其次 , 邓家湾遗址出土的陶塑动物有数千件 。 经鉴定 , 共有约23种 , 其中野生动物17种 , 家养动物6种 , 以野生动物为主 , 家养动物的种类较少 。 《礼记?祭法》中有记载 , “山林、川谷、丘陵 , 能出云 , 为风雨 , 见怪物 , 皆曰神” 。 同时 , 在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下 , “山无大小 , 皆有神灵 , 山大则神大 , 山小则神小” , 那么居住在山中的动物当也是古人观念中的一种神灵 , 如楚人所祀之枭阳 , 即是生活在山林中的狒狒 。 且陶塑鸟类中可见一种“连尾鸟” , 这样的鸟类显然不是显示存在的 , 而应是先民想象的产物 , 或具备一定的神性 。 因此 , 出土的陶塑野生动物形象很可能是被当时居民当作神灵 , 是祭山活动中的受祭对象 。
而在出土的家养动物中主要有鸡、猪、羊、鹅等 。 在《山海经》的《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中常载有“毛用一雄鸡、彘瘞”、“毛用一鸡祈”、“用一雄鸡(祈)瘞”等用来祭祀其山神的祭祀之法 。 而在陶塑动物中又以雄鸡的数量最多 , 因此我们推测 , 以雄鸡为代表的家养动物很有可能是作为祭品而出现在祭山活动中的 。
石家河古城位于从大洪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山前平原地带 , 总体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 大洪山位于遗址以北 。 邓家湾遗址即位于古城中地势最高的西北部 , 就整个城址来说 , 离大洪山也最为接近 , 因此这是与其祭祀山川的性质是相符合的 。 因此 , 结合石家河遗址群周边地形及邓家湾遗址所处的位置 , 我们可以推测所祭之山当为大洪山或其中的某座高山 。
祭山活动似乎是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的一种文化传统 , 不仅在史前时期可以见到相关遗存 ,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 , 在长江中游地区仍然可以找到祭山活动的相关线索 。 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已出土较多晚商时期青铜器 , 但是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是 , 这些青铜礼器基本不是随葬品 , 而是大部分都出土于土坑中 , 且出土地点多位于山腰或山顶处 , 如阳新县白沙公社刘荣山大队的2件铙及宁乡老粮仓师古寨的青铜器均出土于山顶的土坑中 , 而宁乡县黄材寨子村的青铜器则发现于寨子山山腰处 。 在远离人类居址的山上发现青铜礼器 , 似乎与《礼记?祭法》“瘞埋于泰折 , 祭地也”的记载相符 , 这就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文献中关于祭山的记载 , 《周礼?大宗伯》载“以貍沈 , 祭山川林泽” , 其中“沈”是对川泽而言 , 而“貍”即“瘞埋”则是对山林而言 , 又《尔雅?释天》曰“祭山曰庪县” , 即“或庪或县 , 置之于山” 。 那么 , 长江中游地区青铜时代的祭山传统应该可以在史前时期找到其源头 。
总而言之 , 邓家湾遗址出土的陶塑品表现的应是早期祭山活动的遗存 , 祭山以求雨也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整体干冷的环境背景相符合 。
四、结语
【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抱鱼人偶”与祭山活动】在邓家湾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陶塑品 , 其中所谓的“抱鱼人偶”尤其引人注目 。 但是通过分析 , 我们认为所谓的“抱鱼人偶”实应为“抱璋人偶” 。 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表明 , 玉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祭祀山川 。 因此 , 邓家湾遗址所出土的陶塑人偶及陶塑动物所反映的是巫师持璋祭山一种活动场景 。 而高山又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 也是风雨兴起的地方 , 因此祈求降雨也是祭祀山川的一个重要目的 。 这些表现祭山求雨活动的陶塑品多集中出土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 , 也与其时总体干冷的环境背景相符合 。
- 深圳|书香四溢 好戏连台 礼赞英雄!深圳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助力抗疫文化服务行动
- 广东|?致敬广东老艺术家,讲好岭南文化故事
- hr|面试最后,我们要问 HR 什么?
- |金沙嵌玉片漆木器首次外出亮相绿松石文化展
- 祝希娟|致敬广东老艺术家,讲好岭南文化故事
- 招聘|又一顶流偷逃税被罚1.06亿!追缴罚款的背后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贡献极大
- 脉脉|2022高校毕业生超千万?九五后:“别急,2020年毕业的还在家躺着呢”
- 绿松石|绿松石珠、嵌玉片漆木器……金沙文物亮相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 文化馆|关于绿春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闭馆通知
- 汉绣|“剧本杀”里学历史,云上直播教汉绣!非遗传承擦出文化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