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陈忠实年谱》 邢小利 邢之美 著 华文出版社(增订本)
编著《陈忠实年谱》比起《柳青年谱》 , 于邢小利来说资料掌握相对便利 。 因为从1988年起 , 邢小利就与陈忠实同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 , 曾出版《陈忠实画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和《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 邢小利深知 , 传记有着较强的主观性 , 作者会在传记中投注自我 。 而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年谱 , 则强调史料的呈现和历史事件的还原 , 所需资料要比传记详尽 , 要求也比传记严谨 。 而那些资料 , 就在历史的夹缝中 , 就在一些意想不到的人事纠葛里 , 或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 或是一个刹那间的细节 , 阴错阳差地决定或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 。
《陈忠实年谱》通过谱主的著述、家庭背景、生平活动、言论、亲友关系的书信 , 以及文学场域深刻影响谱主创作的关键环节、历史细节、重大事件等 , 按时间先后 , 逐条记事 。 面对繁杂的资料 , 作者紧扣陈忠实文学和人生的关系命题 , 看似流水账似的记录 , 却揭示了陈忠实在人生面临巨大困扰和文学信念的坚守之间 , 那种复杂又单纯的精神内质 。 1956年因家庭贫困 , 陈忠实不得不休学一年 , 导致他后来高考落榜 。 1957年上初二的第一学期 , 中学语文教改 , 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种课程 , 因为赵树理的一篇短篇小说 , 引起了14岁的陈忠实对小说创作的兴趣和冲动 , 由此产生文学爱好 。 1959年17岁的陈忠实 , 在报纸上得知柳青描写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将在《延河》4月号开始连载 , 心里竟按捺不住的兴奋和期待 , 为了买《延河》他将父亲给他的2角买咸菜的钱 , 早早地省下来 , 购买了一本《延河》 。 当陈忠实一口气读完《创业史》题叙 , “心里感到很安慰 , 觉得把那2角钱的咸菜钱省下来买这本杂志是大大地赚了” 。 这次阅读 , 让陈忠实深深地迷上了柳青 , 并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 陈忠实视柳青为认识生活和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榜样 。
年谱打捞出许多看似琐碎 , 却能体现出谱主的思想、性情、精神状态及其变化 , 或能折射出时代与文学风貌的事件和细节 , 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现有的一些考证和研究成果 , 补充、完善和深化了我们对柳青、陈忠实及其创作的认识 。 对于文学史料体系建设 , 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作家作品研究视角的拓展
柳青、陈忠实年谱有一个共同特点 , 就是极为重视谱主与时代的关系互动 。 通过钩沉谱主与重要会议、文学活动、文学事件等大量可信的资料 , 充分展现谱主与同时代、同地域作家的关系 , 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信息 。 两部年谱文学史料的呈现存在诸多交集之处 , 可以互为参考、补充、辨析 。 作者将谱主放置于谱主所经历的时代语境中 , 放置于文学史的发展变化中 , 以文学史的眼光 , 去完成对作家、作品地位的考量 。 不仅管窥到时代的流变 , 也为作家的创作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关系研究 , 提供了珍贵而有力的史料支撑 。
中国当代文学 , 尤其是“十七年”文学 , 每一位作家都不是孤立于时代重大事件的局外人 , 重要的社会时事变迁 , 都或多或少地在他们的文学人生与创作中打下一定的烙印 。 《柳青年谱》中 , 对其人生和创作真相做了可能程度上的揭示 。 柳青原本打算在皇甫村终老 , 用毕生的心血完成四部《创业史》的创作 。 然而 , 天有不测之风云 ,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柳青的人生安排 。 一些学生抄了柳青的家 , 书籍、资料、手稿洗劫一空 , 《创业史》第二部的手稿也被抄走 。 1970年 ,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折磨 , 柳青从“牛棚”一出来 , 就开始大量阅读中外历史书籍 , 特别是中外现代史 。 对生活的感知、反思以及求真求实的文学追求 , 使得晚年的柳青 , 思想得以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 这些史实细节的发掘 , 矫正了曾被我们误解、固化了的柳青形象 , 一定程度上复原了一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进程 , 拓展了对柳青及其作品研究的视角 。
- 作家|作家年谱,有着生命温度的文学史
- |不曾褪色——中西绘画中的青绿简史
- 贾宝玉|黛玉初见贾宝玉,贾母为何当着宝玉的面“诅咒”王夫人?
- 春江花月夜|古诗五首,谈谈花朝节与古乐府《春江花月夜》之间的关系
- 明月|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美的韵致
- 先生|别来沧海事
- 蜗牛|金箍棒重达13500斤,大禹一个凡人是如何提起来的?
- 公主|西游中一公主为何难逃死劫?她得罪的人地位太高
- 生活|来自内心的火
- 大会|水中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