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飞瀑|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龚贤绘《匡庐飞瀑》

画山水不能闭门造车 , 需要游览天下名山大川积累素材 。 临摹前人作品 , 可以快速积累创作技巧 , 却无法完全掌握前辈的创作思想 。 只有身处自然山水之中 , 才能融会贯通传统技法 。 这就是师传统和师造化的关系 ,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对此感悟很深 。 他重视传统笔墨 , 讲究笔墨有古法、有古意 。 他也重视观察自然 , 用尖笔和秃笔模拟自然山水的苍润拙朴 。
这幅《匡庐飞瀑》是龚贤后期作品 , 匡庐就是江西庐山 。 从画中呈现的气势 , 就能知道龚贤肯定实地游历过 , 整幅画构图饱满细腻、气势十足 。 画中层峦叠嶂 , 沟壑纵横 , 古木成林 , 飞瀑流泉 , 涵盖了庐山变化无尽的美感 。
【匡庐飞瀑|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龚贤绘《匡庐飞瀑》】匡庐飞瀑|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龚贤绘《匡庐飞瀑》
本文图片
龚贤 匡庐飞瀑
龚贤晚年爱用秃笔 , 强调欲秀而老的韵味 。 老 , 也有熟练、精准的的意思 。 是指龚贤在创作中落笔准确 , 充满力道 , 画出秀润的美感 。 画中布满苔点 , 丝毫没有凌乱的感觉 , 反而强调了山石的质感 , 这就是龚贤师造化后领悟的“力能从简意能繁” 。
清初画家大部分受董其昌影响 , 过分强调古意 , 导致作品缺少生命力 。 龚贤通过笔法、墨色、丘壑、气韵 , 表现出名山大川中蕴含的阳刚气势 。 大山陡峭嶙峋 , 烟云缭绕与伟岸大山形成刚柔并济之姿 。
匡庐飞瀑|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龚贤绘《匡庐飞瀑》
本文图片
龚贤 匡庐飞瀑 局部
很多人不知道 , 龚贤是个天才型的画家 , 根据他的自述 , 他13岁就能画作品 , 18岁技法趋于完善 。 他青年时期可以模仿两宋、元四家的风格随意创作 , 于是产生了跳出前人窠臼的想法 。 “心穷造物之源 , 目尽山川之变” , 模仿、致敬只是学习手段 , 效仿永远不可能变成独立创作 。
龚贤追求的是“独立” , 他想要表达出自己的笔墨特征 。 所谓积墨法 , 所谓“黑龚” , 就是他的独立性 。 千言万语汇聚成八个字:我之为我 , 自有我在 。 这就是龚贤 , 霸气、自信 , 处处流露出与众不同 。
匡庐飞瀑|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龚贤绘《匡庐飞瀑》
本文图片
龚贤 匡庐飞瀑 局部
《匡庐飞瀑》近景墨色浓重 , 远景简淡疏旷 ,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竟然可以完美融合 。 近景重皴染 , 远景重点染 , 笔墨之丰富 , 堪称淡远苍秀 。 他把书法中的飞白入画 , 似皴非皴 , 而是皴法和笔法合二为一 。 这是他的独创 , 也是近景沉厚苍润的原因 。
有人把龚贤的创作历程分成两个阶段 , 白龚和黑龚 。 《匡庐飞瀑》两种面貌并存 , 积墨法未被特别强调 , 让人看到了他能力的全面性 。 细看画中除了黑白之外 , 还有格外迷人的灰色 , 丰富了大自然的奇妙色彩 。
匡庐飞瀑|心穷造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变,龚贤绘《匡庐飞瀑》
本文图片
龚贤 匡庐飞瀑 局部
《匡庐飞瀑》写意写情写胸襟 , 画面大开大合 , 壮美无垠 , 矫正了四王画风中的呆板生硬 , 画出了气象万千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