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都爱看”,《人世间》何以热播?

|“全家人都爱看”,《人世间》何以热播?
本文图片

上图:小说《人世间》书影 。 资料图片
下图:电视剧《人世间》海报 。 资料图片
电视剧《人世间》热播 , 带来了大范围的追剧热、讨论热 。
【|“全家人都爱看”,《人世间》何以热播?】2022年早春时节 , 不少中国家庭在电视剧《人世间》的陪伴下度过 。 这部“全家人都爱看”的电视剧 , 创下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 , 目前已累计超4亿受众观看 。 电视剧热播引发有关话题持续热议 , 小说原著《人世间》也数次登上多家图书销售平台畅销榜 。 《人世间》由文学跨界影视 , 从专业阅读扩展为社会阅读 , 从文艺作品延伸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
中国作家协会近日召开的“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上 , 20余位作家、编剧、评论家、影视工作者展开热烈讨论 。 今天的文艺创作如何匹配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化?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艺精品何以炼成?文学与影视如何互补?如何用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人世间》热播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
贴着人民的心创作 , 就会得到人民的爱
正如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所说:“《人世间》热播 , 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 。 ”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是站在文学的肩膀上 。
原著长篇小说《人世间》以高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 它既是一部厚重温暖的百姓奋斗生活史 , 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发展史 。 向文学致敬 , 向现实主义致敬 , 向普通劳动者致敬 , 向一代代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奋斗者致敬 , 是小说《人世间》的精神内核 。 梁晓声说:“我从未在感情上和劳动大众及他们的生活脱节 。 ”我们从中看到一位文学工作者对生活的忠实、对人民的深情 。
电视剧《人世间》成功地将有力量的文学转化为有魅力的光影 , 源自创作团队高度契合的艺术追求与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
《人世间》剧本写了3年 , 直到电视剧拍摄关机前一个月 , 编剧王海鸰仍然在修改 。 电视剧与原著既一脉相承也添彩加戏 , 将小说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 , 有技术上的创造 , 也有理念上的突破 。 对于擅写家庭剧的王海鸰而言 , 改革家、企业家的生活是创作经验的盲区 , 但她没有退回创作“舒适区” , 而是迎难而上 。 她认为:“仅把戏局限在家庭 , 势必会降低剧的分量 , 也不合小说初衷” 。 踏踏实实拍出一部以工人群体为主角 , 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近50年中国社会变化的电视剧是导演李路的夙愿 。 李路说:“国家的变化发展大家感同身受 , 我们不应忘记基层群体的劳动和付出 。 ”他将多年的思考沉淀倾注在这部剧中 。 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动了脑筋 , 下了苦功夫 , 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彩 。 《人世间》剧组工作人员最多时达上千人 , 辗转长春、哈尔滨等多地实景拍摄 , 曾为一场戏长途奔袭两三百公里 , 搭建3万多平方米的摄影棚还原小说中的“光字片” , 仅布光的灯线就用了7万多米 。
“千淘万漉虽辛苦 , 吹尽狂沙始到金” 。 观众不会拒绝滚烫、真诚的作品 。 从115万字小说《人世间》到58集电视剧《人世间》 , 创作精品是文学与影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 也是作品与观众最有效的沟通语言 。
生动书写时代生活 , 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 , 《人世间》热播 , 是“人民史诗的力量、人民美学的胜利” 。 小说《人世间》的字里行间 , “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 。 电视剧《人世间》内蕴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 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 , 改革开放中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 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良善品德的传承坚守 , 通过普通人的命运故事展现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