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一本数学书 为《西游记》玉华州铁匠证清白( 二 )


关于炼钢损耗 , 从成书于8世纪末的现存本《夏侯阳算经》里可略窥一二 。 该书中炒得的熟铁称作黄铁 , 有两题与之相关:今有生铁6281斤 , 欲炼为黄铁 , 每斤耗5两 , 问为黄铁几何?答曰:黄铁4318斤3两 。 现在有黄铁4318斤3两 , 欲炼为钢铁 , 每斤耗3两 , 问钢铁几何?答曰:钢铁3508斤8两10铢5絫 。
《夏侯阳算经》把炼钢分成两步 , 第一步从生铁炼熟铁 , 产出率为11/16 , 第二步从熟铁炼钢 , 产出率为13/16 , 总计从生铁到钢 , 产出率约为55.9% 。
《夏侯阳算经》是数学书 , 它里面的数字能否反映炼铁的实际效率呢?从工艺调查和历史记载来看 , 倒是相差不多 。 例如20世纪50年代 , 学者们在云南调查的毛铁炉炒钢 , 从生铁炒成熟铁后 , 损耗三分之一 , 与“每斤(16两)耗5两”接近 。 明末的宋应星在《论气》中说 , “凡铁……初入生熟炉时 , 铁华铁落已丧三分之一” , 在《天工开物·锤锻》里又说 , “凡出炉熟铁 , 名曰毛铁 , 受锻之时 , 十耗其三” 。 其比例与前面都接近 。 如果取宋应星和云南调查数据 , 生铁炼熟铁要损耗1/3 , 熟铁炼钢损耗30% , 则产出率约为46.7% 。
从46.7%到55.9% , 可视为传统炒钢工艺的生铁产钢率范围 。 代入到《西游记》玉华州的情况 , 工匠从万斤生铁可得钢约5000斤 。
如果用熟铁打制兵器 , 需要反复折叠锻打 , 让结构变得致密 , 增加其强度 。 如已准备好优良钢材 , 那么锻打过程就可精简一些 。 这个环节材料的损失主要是锻打时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 , 也就是我们旁观打铁时 , 被铁锤砸落的暗色小块 。 当然 , 产品质量也不一定只能减 , 不能增 , 对于已经磨损严重的兵器 , 铁匠也可以取其他钢材 , 把它们再重新打到一起 , 日久天长 , 反复折叠锻打 , 兵器上就可能呈现出弯曲回转的美丽花纹 。
这道工序造成的损耗视产品种类而定 。 比如木工所用的刨刃 , 恰需要利用熟铁的松散性 , 锻打次数较少 , 凿子小刀等质地就密实很多 , 刀剑等则可达“九炼”“七十二炼”乃至“百炼” 。 锻打次数越多 , 砸掉的氧化皮也越多 , 损耗也越大 。 据有经验的师傅告知 , 要得到质量上等的刀剑 , 在前一步基础上还可能耗费材料约20% 。 也就是说 , 5000斤钢出的兵器 , 总重量应在4000斤左右 。
这么看来 , 玉华州的铁匠给出的产品确实不够足斤足两 , 比合理情况还要少约1400斤 。 也许他们把剩余原料交还给官府 , 但作者并没有记下这件与取经关系不大的闲事 , 再联系兵器被盗的波折给工匠们带来的警示 , 他们下手贪污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
铁棒为何重千斤
如果我们搜集《西游记》一书里的有关数据 , 会发现 , 工匠打出的千斤铁棒 , 恰好对应于孙悟空金箍棒的常用尺寸 。
金箍棒有多重?《西游记》第三回提到它上面铭文记录“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 书里没说悟空的使用体验有什么变化 , 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重量保持恒定 。 金箍棒的材料是“神珍铁” , 含义或是随其体积按主人心意伸缩的同时 , 密度相应可大可小 。 那么孙悟空惯用什么规格的铁棒呢?《西游记》第五回说孙悟空大战九曜星君 , 晃一晃铁棒 , “碗来粗细 , 丈二长短” 。 第八十八回他给小王子们演示武艺时 , 也是“碗来粗细 , 有丈二三长短” , 看来这就是悟空实战中的金箍棒尺寸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悟空平常身高只有4尺 , “丈二”即12尺 , 悟空站在地上只能手持棒的一头 , 因此他不会像戏曲、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站着舞棍 , 第八十八回他是在半空“离地约有三百步高下”处 , 撒开架势表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