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诗意”院士吴硕贤:诗词中觅科学灵感,兼通文理成“大家”

花城三月 , 落叶知春 。 迎着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飘落的黄叶 , 75岁高龄的吴硕贤又在“朋友圈”更新原创诗作 , 这次是《黄叶》:“黄叶半干枯 , 依依别植株 。 虽违枝上秀 , 却把锦途铺 。 ”自从开通微信后 , 他这一习惯至今坚持了六年 , 平均“每日一更” , 已有2000余首作品 。
擅长作诗不足为奇 , 但放在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的吴硕贤身上 , 文理相融、才学相通的“大家”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 。 出自书香门第 , 自幼与诗词歌赋、书法相伴 , 文学的精粹激发了吴硕贤数不尽的科学灵感……近日 , 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诗意花城 听见花开”系列活动 , 吴硕贤受邀分享自己与诗歌一生的“相处之道” 。
灵感|“诗意”院士吴硕贤:诗词中觅科学灵感,兼通文理成“大家”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硕贤
人物简介:
吴硕贤 , 1947年5月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他是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 主要从事建筑环境声学的教学与研究 。 主要著作有《偶吟集》《恒吟集》《音乐与建筑》《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吴硕贤文集》《吴硕贤诗词选集》《吴硕贤行书选》《成语新解与杂谈》《吴硕贤序跋诗文集》等 。
【灵感|“诗意”院士吴硕贤:诗词中觅科学灵感,兼通文理成“大家”】1
投身学海寻珠玉 , 辟径书山采桂芝
吴硕贤生于福建诏安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吴梦丹、叔公吴梦沂均是清代贡生 , 才识渊博、善于书法 , 父亲吴秋山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 , 精通辞章翰墨之学 , 曾在高校教授古典文学 。
回忆里 吴硕贤记得 , 幼时家中藏书丰富 , 《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宋词三百首》自是常见 。 “从小父亲就教会我诗歌的格律、音律 , 所以在小时候 , 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我都背得很熟 。 ”他说 。 初中起 , 吴硕贤已独立创作诗词若干 , 如“长天如海云为浪 , 变幻升腾泡沫翻;霰玉纷飞三百丈 , 顿成大雨落人间”“始立攀登科技志 , 徜徉数理咀英华” , 这些富有想象力的诗句 , 就出自青年时期的他 。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曾写信评价其作品“诸作大体均佳 , 读之有馀味” 。
年少梦想子承父业 , 成为一名文学家和作家 , 吴硕贤却因时世变局踏上科学之路 , 日后更是成为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 所幸 , 在人生重要节点上 , 原创诗词刻录着吴硕贤的心路历程 。
“投身学海寻珠玉 , 辟径书山采桂芝 。 收拾行装期北上 , 前程似锦任驱驰 。 ”这是吴硕贤北上清华求学前写下的豪迈诗句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 , 苏联科技专家被撤走 。 响应国家对青少年努力向科技领域进军的号召 , 吴硕贤毅然决定投身理科学习 。 1965年 , 他以福建省理科状元 , 全国最高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 。
中途遭遇学业中断 , 吴硕贤先后被分配西安铁路局和南昌铁路局工地劳动 。 从普通的工人的粗活做起 , 他没有一点怨言 , 担水泥上山、住绿皮“宿舍”、跑山洞测量……尽管这并非吴硕贤求学最初的想法 , 但他却在这个领域里“寻珠玉”“采桂枝” , 期间自学20多门结构方面的过程 , 丰富理论知识 。
1978年 , 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后 , 吴硕贤抓住机会 , 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研究生 。 为了探索国内城市声学的研究 , 他又分别拜师吴良镛和马大猷这两位学界泰斗 , 创造性地将建筑学与声学结合起来 , 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 攻取博士学位后 , 吴硕贤有感而发 , 写下“边缘领域拓荒始 , 理纬文经织锦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