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丨春分:春色正中分( 二 )


春分还要送春牛——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的节气 , 再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 , 便是“春牛图” 。 送图人能言擅歌 , 一家家去送 , 说唱些关于春耕和不违农时的俗语 , 还往往即兴发挥把听者逗乐 , 俗称“说春” , 而说春人自然便是“春官”了 。 而更为人熟知的春分习俗是踏青赏春、荡秋千和竖蛋——好不容易脱下厚重的冬装走在骀荡的春风里 , 踏踏青荡荡秋千确实是再惬意不过的了 。 可为什么说“春分到 , 蛋儿俏” , 要玩竖蛋呢?据说 , 这是因为春分这天昼夜平衡 , 万物也处于力的平衡 , 所以最容易把蛋竖起来:最好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 , 因为此时蛋黄下沉 , 蛋的重心下降 , 有利于竖立 。
春分|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丨春分:春色正中分
本文图片

“老树画画”笔下的二十四节气绘画之春分
【春分雨脚落声微】
春半的雨在文人眼中轻盈、朗润 , 是和煦春日里最诗意精致的点缀 , 却也往往因春光流逝而染上了惆怅
春分前后往往多雨 , 甚至还可能下雪 , 料峭春寒教人颇难消受 。 徐铉就喜着笔于春雨:“天将小雨交春半 , 谁见枝头花历乱 。 ”(《偷声木兰花》)、“春分雨脚落声微 , 柳岸斜风带客归 。 ”(《七绝》)无不笔姿轻倩 , 清新可喜 。 大文豪苏轼也曾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 , 半开桃李不胜威 。 应惭落地梅花识 , 却作漫天柳絮飞 。 不分东君专节物 , 故将新巧发阴机 。 从今造物尤难料 , 更暖须留御腊衣 。 ”(《春分后雪》)春分后的雪让刚刚绽蕊的桃杏和刚刚脱下寒衣的人们都禁受不起 , 坡仙笔底非常写实 。 而宋元间诗人方回曾因春半久雨不晴而意兴阑珊 , 居然一个多月不洗澡梳头 , 高卧不起:“月余不浴不梳头 , 垢服埃巾独倚楼 。 万古事销闲里醉 , 一年春向雨中休 。 天时才暖又还冷 , 人世少欢多是愁 。 治乱无穷如纠缠 , 华山高卧最为优 。 ”(《春半久雨走笔五首》之一)而若是终于盼来了丽日晴空 , 人们自然胸怀舒展心情舒畅 , 如金人完颜寿《春半喜晴》诗云:“阴寒二月雪含云 , 两日开晴淑景新 。 借问海棠红几许?杏花杨柳不曾春 。 ”春分 , 正如南宋词人赵长卿《点绛唇》所言:“轻暖轻寒 , 赏花天气春将半 。 ”
自古哲人多忧思 , 春意越浓 , 越容易引起愁人之愁怀愁思 , 更何况春分时节春已过半 , 惜春情绪自然越酿越浓 。 唐人权德舆《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诗云:“清昼开帘坐 , 风光处处生 。 看花诗思发 , 对酒客愁轻 。 社日双飞燕 , 春分百啭莺 。 所思终不见 , 还是一含情 。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词云:“雨霁风光 , 春分天气 , 千花百卉争明媚 。 画梁新燕一双双 , 玉笼鹦鹉愁孤睡 。 薛荔依墙 , 莓苔满地 , 青楼几处歌声丽 。 蓦然旧事心上来 , 无言敛皱眉山翠 。 ”杜安世《少年游》词则云:“小楼归燕又黄昏 , 寂寞锁高门 。 轻风细雨 , 惜花天气 , 相次过春分 。 画堂无绪 , 初燃绛蜡 , 罗帐掩馀薰 。 多情不解怨王孙 , 任薄幸、一从君 。 ”三位文豪都是描花绘燕 , 满纸大好春光 , 又油然而生春愁——不管新愁旧愁 , 总教人借酒浇愁 , 皱了眉头 。 而且 , 春愁总是和春雨联系在一起 , 我很喜欢明末清初江南才女徐灿的一首《卜算子》:“小雨做春愁 , 愁到眉边住 。 道是愁心春带来 , 春又来何处?屈指数花期 , 转眼花归去 。 也拟花前学惜春 , 春去花无据 。 ”作品琅琅上口 , 明白晓畅 , 以雨写愁 , 以愁摹雨 , 春雨春愁浑然莫辩 , 但亦不失俊赏蕴藉 。 徐灿还有一阕《如梦令》:“花似离颜红少 , 梅学愁心酸早 。 生怕子规声 , 啼绿庭前芳草 。 春老 , 春老 , 几树垂杨还袅 。 ”词句流丽 , 笔姿秀倩 , 大有易安居士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