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上海的《心居》:充满张力的真实中 , 寻找吾心安处
海关大钟敲出清晨的第一声《东方红》 , 一座城市苏醒了 。 镜头从碎金般的黄浦江江面上起飞 , 扫过属于上海的清晨 。
继虎年第一部爆款国民剧《人世间》后 , 3月17日晚 , 又一部关于百姓生活喜悲的电视剧开播了 。 改编自滕肖澜同名小说 , 电视剧《心居》正在爱奇艺独播 , 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上星播出 。 当年 , 作家把自己与上海耳鬓厮磨30多年的日常发现落笔成书 , 从顾家四代人的遭际里打量一座城市的生活样本乃至一个时代之于人命运的微妙契机 。 影视改编后 , 电视剧《心居》由滕华涛导演 , 滕肖澜编剧 , 海清、童瑶、张颂文、冯绍峰主演 。
从书名到剧名 , 《心居》是一以贯之的 , “心”在先、“居”在后 。 故事的起笔和转折看似都与房子相关 , 但真正的驱动力从来都是“心之所向” 。 这一点 , 编和导之间高度一致——在丰富的城市气息里 , 在充满张力的真实中 , 寻找吾心安处 。
大钟报时、黄浦江船鸣、鸽哨划过天空 , 梧桐长街变窄了 , 城市主干道也喧嚣了 。 人、车、桥、轨道交通 , 交织出城市中人新一天的一日之计 。
城市节拍里 , 顾家媳妇冯晓琴的忙碌从小菜场开始 , 四世同堂的顾家老小还等着她张罗鸡蛋、油条、牛奶、粥都齐备的早餐 。 同样的早晨 , 顾家女儿顾清俞的画风是另一个样子 , 独居女性用护肤和瑜伽唤醒身体 。 第一集的开场戏不过两分钟 , 却调和了柴米油盐和香风拂面 , 通达五感的细腻质地 , 扫过这座城市不同人的面貌 , 让“他们”的寻梦或困窘都是那样似曾相识 , 呼吸着“我们”的呼吸 。
冯晓琴 , 人到中年的新上海人 。 嫁给顾磊后 , 照顾顾家父亲、顾家太奶奶以及儿子小老虎的重任 , 统统落在这个外来媳妇肩上 。 四世同堂居住的旧式三居室虽不算太局促 , 但在她的心里 , 一套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 才是她融入顾家、融入大城市的身份认证 。 就像那段独白:房子于她 , 不止是脸面 , 还是“刀刀见肉”的里子 , 伤筋动骨 。 而小姑子顾清俞身居企业高管 , 是财富自由的事业女性 。 她没有物质上的烦恼 , 只是情路不顺心 , 身边的追求者入不了眼 , 青梅竹马已不复当年白月光 , 自己还有个催婚的父亲 。 姑嫂之间 , 人生起点不同、机遇不同、认知不同、烦恼也不同 , 大到买房借款几十万、小到一条围巾一个书包 , 都可能在处境不同的姑嫂间涌起暗流甚至明争 。
【顾家|《心居》:充满张力的真实中,寻找吾心安处】有买房子的事 , 也有姑嫂之争 , 满是烈火烹油、闹猛生活的故事是容易被推向极端的 。 但剧作用贴地的细节 , 撩拨着观者的感同身受 。 在顾清俞眼里 , 冯晓琴的望夫成龙、她借钱也要买房的执念、甚至她嫁给顾磊的初衷 , 多少都掺杂着个人私心 。 站在观众视角 , 因为跟随镜头一路经过讨价还价的菜场、堆满杂物的走道、恨不得生出八只手的冯晓琴的早晨 , 她的所有渴求都有了让人移情的空间 。 被审视的换成顾清俞 , 她是冯晓琴眼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者 , 是一心只把她当作免费保姆的精明人 。 但站在观众视角 , 中年人的事业、婚恋、养老压力确乎人生三大命题 , 顾清俞依然有可理解可同情之处 。 尤其是在今天 , 大城市里有无数冯晓琴式的打工人 , 也有越来越多顾清俞式的独立女性 , 无论住在哪个屋檐下 , 一颗向往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心 , 始终是相同的 。 两个性格要强的女人 , 需要的只是多几次设身处地 。
- 文学|《人世间》:探索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
- 主义|王寅丽评《政治与爱的秩序》|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公民自由主义
- 雪域|濮存昕让京城刮起雪域旋风——汉藏双语版《哈姆雷特》来了
- 诗词|《2022中国诗词大会》吟出文化自信与盛世华章
- |早期《诗经》的形成与编纂
- 学前教育|《才不要和老板谈恋爱》全程高度撒糖,有甜有虐还有搞笑
- 饭粒|丰子恺讲的故事
- 英雄|石玉昆及《三侠五义》
- 古诗词|《古典的春水》:在古诗词大观园里探幽赏奇
- 刘先银|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有言:天道五德,上德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