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读|近代中国催眠术的尴尬:“学”不如“术”( 三 )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能够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的史料拼凑起来 , 克服史料本身缺陷 , 描绘出近代中国催眠术的图景 , 实属不易 。 有些史料本身存疑 , 作者自己也提了出来 , 比如“中国精神研究会”自称有近十万会员 , 这个数据就颇为可疑 , 作者在第105—106页对此有分析 。 这或许反映了一个问题 , 催眠术倡导者留下的材料 , 难免有自我标榜的意图 , 若无足够其他史料来旁证 , 由这些“自述”拼凑出的“下层”努力 , 与“真实”之间多少要打点折扣 。 此外 , 这些催眠术倡导者绝大多数身世已不可考 , 关于他们的生平所知无多 , 这留下了一些遗憾 。 像近代提倡乡村教育者甚多 , 但是其中参与者的知识结构、行为动机差异颇大 , 导致活动水平参差不齐 。 依此类推 , 倡导催眠术乃至演绎“大众科学”的不同个体 , 难免有类似情况 。 比如鲍芳洲、余萍客等几位要角都来自广东中山县 , 这背后地域因素是否发生了作用 , 此外他们的具体动机如何 , 彼此之间是否有理念分歧 , 这些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全书对年代的表述似未统一 , 如第28页的“1880年代”应为“19世纪80年代” , 其他第68、101、138、139、153、220、221页等也有类似情况 。
参考文献分史料、论文、专书三部分 。 其中“史料”部分数量最多也较为笼统 , 或可根据文献性质再做更细的分类并排序 。 还有就是 , 引用自《心灵》《心灵文化》等民国期刊上的文章都专门列出来了 , 但是引用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申报》《大公报》《教育世界》《家庭良友》等报刊的文章没有列出来 , 仅列了报刊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