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工作内容有趣 , 但该思量的工作氛围、发展路径、行业前景、薪资水平、加班状况、团队氛围等等 , “我全都要” 。 接受采访的泡泡玛特员工 , 代表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工作与生活相处的范本 。 23岁的小橘的状态最为简单明了 , 以工作养爱好 。
所处部门不太加班的特点 , 让她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追星、摄影 。
Peipei的状态或许最普遍 , 兴趣与工作之间只有小部分重叠 。 看展览的爱好 , 偶尔会为她的工作提供灵感 , 两者在对察觉生活细节中的美、对创造里的敏感上是共通的 。 负责海外项目的她逐渐发现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潮玩有着不同的偏好 。
新加坡喜爱鲜艳大胆的配色 , 日韩消费者偏爱可爱的风格 。 东南亚地区热衷迪士尼、三丽鸥等有一定发展基础的IP , 而欧洲地区则偏好PUCKY等精灵类形象的IP , 北美则是Dimoo最受到粉丝喜爱 。
而重度潮玩爱好者小铭 , 兴趣与工作反而是分得最开的 。 负责小程序运营的她 , 其实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 下班期间倘若有需要、也得及时打开电脑 , 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时间界限模糊 。
但会强制区分 , 工作中对待潮玩与私下对待潮玩的情绪展露 。 唯一共通的是 , 小铭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需要及时、短期反馈的人 , 收集潮玩盲盒如此、享受着拆盒时的惊喜感;工作中也如此 , 她会把任务拆分到每一天、来获得任务达成的满足感 。
泡泡玛特的员工们 , 很鲜明地呈现出兴趣经济到来后 , 个人与社会之间一种双向互补的状态 。
他们的爱好催生了潮流文化 , 一个个相关行业拔地而起;
而潮流文化 , 也反过来为希望留存或展现兴趣的一群人提供了被接纳的可能 。 年轻人能够向工作所求的 , 除了一份薪资 , 还有生活动力、成就感、情绪价值上的满足 。
而新世代公司能够向这一代年轻人提供的 , 除了一件商品 , 还有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氛围的整体变迁 。
泡泡玛特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触就是其中体现之一 。
他们所期待的高效沟通习惯、扁平化的沟通方式、去形式主义办公 , 很难通过个人自觉而自然达成 。
公司引入飞书进行办公后 , 他们期待的工作方式有了实际落地的可能 , 譬如尽量少做PTT , 使用飞书的云文档沟通开会 , 避免繁琐 。 其中一些微小的细节设计如表情反馈 , 意料之外地大大提升了职场交流环境的顺畅程度 。 再比如说即使是好几个部门一起进行项目沟通 , 有大量繁杂的细节 , 使用一个简单的PIN功能 , 就能标记重点 。
员工能利用它、心理舒坦放松地和上级互动 , 不至于沉默矜持 , 办公气氛更活跃 。
去年11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曾发布一份《21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 。 把泡泡玛特列为典型代表进行分析 , 并把它的成功归纳为一种群体慰藉 。 内卷浪潮 , 带来了不进反退的无力感与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
而泡泡玛特的潮玩盲盒 , 恰好如蛇打七寸一般 , 用惊喜感的社交价值 , 对年轻人的群体归属感进行了补全 。
林暮雨坦言 , 他在泡泡玛特门店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 , 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融入潮流”的热情 。
他能看到自己所售卖的商品、产品IP , 在社交平台上被大众热议 。 在瞬息万变、圈层林立的潮流中 , 他似乎不再是人潮边缘中匆匆走过、面目模糊的路人甲 , 而是真正参与到了流行文化当中 。 正如泡泡玛特写在口号中的 , “创造潮流 , 传递美好” 。 它的存在于身处其中的员工、于融入潮玩文化的年轻人而言 , 早已不只是商品的售卖者 , 而是美好、惊喜、追求的一个朦胧象征物 。 见证了年轻人在职业追求上 , 逐渐多元、感性、自我满足的一面 。
- 科幻电影&北京冬奥世界观丨这才是真正的“泡泡”!“科幻电影”上演啦……
- 科幻电影@北京冬奥世界观丨这才是真正的“泡泡”!“科幻电影”上演啦……
- 泡泡#大年初五用自制“神器”吹一个“泡泡龙”,成为孩子中最靓的崽
- 职场pua|职场泡泡糖-职场PUA之——硬币另一面
- 皮埃尔|皮埃尔·玛特——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雕塑
- 光影|巨大彩色泡泡燃亮2022台湾国际光影艺术节
- 鱼泡泡!贾宝玉含的不是玉,曹雪芹用词高雅,原型中含的是这个
- 博物馆|意大利打造气球博物馆 “泡泡”海洋趣味十足
- 泡泡$儿童剧来啦!丨大型亲子杂技互动舞台剧、大型泡泡狂欢舞台剧掀起周末狂欢!
- 全球高武|男频都市小说:看修仙奶爸建山头,开餐厅,写写歌,泡泡孩她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