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知我者 二三子
姜宝兵
辛弃疾 , 南宋词人 , 字幼安 , 号稼轩居士 。 与苏轼齐名 , 并称苏辛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 , 次年奉表归南宋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 。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 , 收复失地 。 曾进奏《美芹十论》 , 分析敌我形势 , 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 , 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 , 积极整军备战 , 又累遭投降派掣肘 , 甚至受到革职处分 , 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 , 一腔忠愤发而为词 , 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 今存词629首 , 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
本文图片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 。 怅平生、交游零落 , 只今余几 。 白发空垂三千丈 , 一笑人间万事 。 问何物、能令公喜 。 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情与貌 , 略相似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知我者 二三子】持樽搔首东窗里 。 想渊明、停云诗就 , 此时风味 。 江左沈酣求名者 , 岂识浊醪妙理 。 回首叫、云飞风起 。 不恨古人吾不见 ,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 知我者 , 二三子 。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 怅平生交游零落 , 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 《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 ,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如果说 , 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 , 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 , 又谪居多年 , 故交零落 , 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 , 二三子”首尾衔接 , 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 , 一笑人间万事 。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 , 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 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 , 又找不到称心朋友 , 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
“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 , 是全篇警策 。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 , 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 , 不仅觉得青山“妩媚” , 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 这种手法 , 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 , 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 。 这样 , 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 , 易于感染读者 。
本文图片
以下“情与貌 , 略相似 。 ”两句 , 情 , 指词人之情;貌 , 指青山之貌 。 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 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 。 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 ,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 , 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 。 “一尊搔首东窗里 , 想渊明《停云》诗就 , 此时风味 。 ”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 , 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 , 闲饮东窗”等诗句 , 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 , 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 。
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 , 意在以陶自况 。 “江左沉酣求名者 , 岂识浊醪妙理?”两句 , 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 , 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 ,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 , 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 , 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 。 这里所说的“古人” , 不是一般的古人 , 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 。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醉里挑灯看剑
- 傅雷家书|读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Vol.021
- |考古书单:比盗墓笔记真实百倍的考古故事,到底有多神奇?
- 农行|农行米脂县支行开展“玫瑰书香 悦读畅享”读书分享会
- 浙江人民出版社|读书|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 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
- 日记|读书丨作家们的可爱瞬间
- 蚩尤|叙诡笔记|古代笔记中的“啖石”记录
- 课堂|初一语文下册:《台阶》重点课堂笔记
- |漫说战“疫”故事|深圳美术老师用画笔记录身边的点滴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