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初一语文下册:《台阶》重点课堂笔记

重点知识
一、作者简介
李森祥 , 生于1956年 , 浙江衢州人 。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 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 , 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 , 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 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
二、故事背景
《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 李森祥远离故乡 , 从戎军营 , 时空的距离 , 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 。 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 , 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 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了这篇小说 。
三、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 有时前面还有序幕 , 后面还有尾声 。 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 , 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 用以展现人物性格 , 表达中心思想 。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重点是社会环境 。
四、理解词义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
低眉顺眼:形容驯良恭顺的样子 。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 , 不值得一提 。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 , 形容心情怅惘 。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破题 。 交代台阶的来历、台阶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和欢乐及家庭的贫苦 。
第二部分(⑥-⑧):开端 。 写父亲认为台阶低 。
第三部分(9-15):发展 。 写筑高台阶造新屋的艰辛准备过程 。
第四部分(16-23):高潮 。 写造屋及筑高台阶的过程 。
第五部分(24-31):结局 。 写父亲的心愿实现了 , 但人也老了 。 发人深思 , 回味无穷 。
六、问题归纳
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 , 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
2. “他的脚板宽大 , 裂着许多干沟 ,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 , 写父亲的脚板 , 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 , 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 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 那些“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
3. 第13段 , 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 “专注的目光”遥看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 , 运用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与向往 。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 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心情 , 含蓄地折射出父亲的心愿与追求一时不能实现的苦闷与不甘 。
4. “一个冬天下来 , 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 , 表现了父亲的劳 累 , 体现父亲为实现目标的执着 , 也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 。
5.“接着开始造台阶”这句话独立成段 , 有何用意?
本文的题目是“台阶” , 文章的重点也是“台阶” 。 “接着开始造台阶”单独成段 , 既照应了题目 , 又引起读者注意 , 表明以下内容是行文重点 。
6. 作者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有什么作用?
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 , 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 , 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 , 又表达了“我”对父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