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二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国绘画的线条发展到北宋初期以角形线的特性实现出来 , 到北宋中期趋于成熟 , 成为时代风貌 。 郭熙《早春图》、燕文贵《溪山楼观图》 , 继李范之先声 , 以角形线表现突兀直立的山势 , 即使如燕文贵横卷《江山楼观图》、许道宁《秋江渔艇图》、王诜《渔村小雪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佶《雪江归棹图》 , 写的平远景色 , 笔法、皴法虽千变万化 , 但均以角形线构成 , 而且更加丰富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燕文贵《溪山楼观图》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宋人以角形线的张弛、顿挫、转折所张扬出来的力度 , 再现客观事物真实的质感 , 不只是在塑造山势表现出 , 而且无处不见奥妙的美感 。
从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中 , 可以看出宋人在画树木、苔草时运用角形线 , 摸索出许多新的表现符号 , 弯弯曲曲的树干、树洞;竖直枝、蟹爪枝 ;夹叶、点叶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江行初雪图》中的苔草与树木
范宽《溪山行旅图》山角下的树丛 , 近景以线条勾出的各种不同形态夹叶 , 远树则用点子叶 , 表现了丛木郁郁葱葱的气氛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范宽《溪山行旅图》山脚下的树丛
从李成到郭熙画树的老枝嫩枝都是用蟹爪枝 , 王诜《渔村小雪图》中的树洞用的是直角线 , 赵佶《雪江归棹图》寒柳下垂的枯枝 , 李唐《万壑松风图》黑乎乎的树丛 , 都以或明或暗、或深邃或清晰的角形线组织构成 。 用顿挫勾线画出来的树 , 都和山体相调和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李成《读碑窠石图》中的蟹爪枝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王诜《渔村小雪图》中的树洞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赵佶《雪江归棹图》寒柳下垂的枯枝
以角形线画水在宋人的绘画也最为突出 。 有杨皇后题字的马远《十二水图》 , 以笔的提按顿挫画出的网巾水 , 笔的轻微转动画出的浪尖 , 尤为形象生动 。 赵幹的《江行初雪图》在微波中行驶的小船所激起的网巾水与原来的网巾水交相重叠 , 画得甚为微妙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赵幹《江行初雪图》中网巾水的交叠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色彩所笼罩的网巾水 , 给人以朦胧之感 , 李唐《江山小景图》的网巾水由近及远 , 由大及小作连漪之状 , 也是从写实中得来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虽以直线表现水纹 , 所用的也是颤抖起伏带角的线条 , 而不是光滑的圆形线条 。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
本文图片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色彩笼罩的网巾水
溪山行旅图|清晨阅读丨宋代山水的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