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采访人员 邱延波
编者按:
行走河南 , 读懂中国 。
在河南 , 在郑州 , 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 不但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 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和内在文化基因 。 非遗 , 诞生于农耕文明 。 随着城镇化的突飞猛进 , 部分非遗正在失去传承的空间 。 在不可逆的城镇化过程中 , 这些非遗的现状如何?它们如何应对、适应这个过程?在城镇化的必然中 , 这些非遗人也自然将成为都市人 。 非遗人如何让非遗在都市中生存、发展 , 非遗人如何与都市完美融合 , 从而让非遗真正扎根下来 , 焕发新的生命?
为此 , 大象新闻联合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梳理郑州非遗人 , 推出系列报道“都市非遗人” , 揭秘都市非遗人的现状 , 困境 , 所面临的机遇 , 以及好的实践案例 , 着眼于今后的传承弘扬 , 为非遗发声 , 为文化续脉 。
本文图片
中国是陶瓷的国度 , 瓷器精美实用 , 但致命的缺点就是易碎 。 为了挽救打碎的瓷器 , 锔瓷应运而生 , 这项流传了至少上千年的传统技艺一度濒临消失 。 然而 , 承平之世 , 茶风兴起 , 锔瓷重新找到了生存空间 。 借助短视频的风潮 , 这项传统技艺像插上了翅膀 , 反而飞得更远、更高了……
鸡蛋壳上打“补丁” , 传统技艺显神奇
本文图片
3月5日 , 匠仁堂 , 耿建华拿出一个破裂的鸡蛋壳 。 鸡蛋壳用铁丝擎着 , 可以清晰地看到蛋壳裂缝上打着“补丁” 。
本文图片
“用的也是锔钉 , 只是说它非常薄 , 锔的时候要非常小心 。 ”耿建华说 , 把破裂的蛋壳锔好不漏水还不算啥 , 他还能把破裂的灯泡锔好 。 但是 , 并不是谁都能夸这个海口 , “没有金刚钻 , 别揽瓷器活”——这话说的正是锔瓷 。
锔瓷的历史有多长 , 无法考证 。 但是 , 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罐、陶盆上 , 破损的陶器裂缝旁边 , 就有钻孔 , 这种古代陶器修复工艺 , 也许就是锔瓷的前身 。 “那个时候没有锔钉 , 古人应该用的是骨针 。 ”耿建华猜测道 。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确画着锔瓷艺人锔瓷做活儿的情景 , 这表明锔瓷在宋代已经非常普遍 ,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在锔瓷匠人走街串巷的过程中 , 一件件破碎的瓷器 , 在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之间 , 又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 散发出独有的残缺美 。
到了清代 , 这种残缺美被刻意制造 。 有些达官贵人、八旗子弟 , 故意把黄豆装入器物加上水 , 利用种子生长的原理把器物撑破 , 然后再让锔匠修复 。 当然 , 这种修复用的材料更讲究 , 修复得也更精美 。 有别于传统走街串巷修水缸、大碗的粗活 , 这种专为贵族服务的锔瓷叫细活 , 又叫秀活 , 更具艺术气息 。
本文图片
“锔瓷从被动修复到主动作秀 , 其实是一次艺术创造 , 也是人们的一种审美需要 。 ”耿建华说 , 锔瓷分化出秀活 , 为古董行业提供了服务 , 让一些破碎的古董“起死回生” , 也为今天锔瓷技艺“起死回生”打下了基础——今天的锔瓷主要是修复精美的茶具 , 耍的是秀活 , 是细活 。
- 广绣|人物|广绣非遗传承人王新元:放下钢枪,拿起绣花针
- 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 |科技赋能非遗传承,首件越窑青瓷授权数字藏品上线
- |百名国家级非遗大师作品上线数字藏品平台!含佛山陶艺等
- 非遗文化|星巴克启动“星绣未来”乡村女性经济赋能与非遗传承项目
- 非遗文化|苏州市非遗物泥塑线上展!塑趣,美,萌泥“动动手指大观园”!
- |甘肃首批630项非遗“云”上安家
- 非遗文化|捐赠635万元,星巴克助力1250名乡村女性非遗创业
- |六位近百岁老人深情吟唱!“口述歌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 |昌乐:创作非遗作品 为疫情防控“逆行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