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现代快报讯(采访人员 刘静妍/文 钱念秋/后期)最近 , 不少人因疫情居家 。 有人刷完了热播剧《人世间》 , 有人刚巧复原了剧中同一年代老屋的“同款”微缩版 。
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本文图片

家住江宁的微型榫卯结构木作非遗传承人陈和生 , 在朋友圈晒出托在掌心上的“房子” , 纯木结构 , 榫卯衔接 , 不修饰涂漆 , 看起来就和他记忆深处的那个年代一样 , 朴实无华 。
20世纪70年代初 , 在句容茅庄村 , 他在这间刚盖成的新居里住了三四年 。 半草半瓦的屋舍不避风和雪 , 昏黄的煤油灯映照着一个年轻人放飞的思绪和梦想 。
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本文图片

微型榫卯结构木作“盖房子” , 追求高度还原
“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 。 ”这座微型木作房屋 , 从梁、柱、椽子到墙、门窗 , 全是榫卯结构 , 高度还原 。
“我才为它上了梁 , 梁上可见贴的红纸 。 椽子基本钉好 , 准备给这半草半瓦的房子上瓦和缮草 。 ”陈和生告诉现代快报采访人员 , “盖房子”对他来说实在不容易 , 特别是可用三根圆棍代替的梁 , 为追求还原 , 他硬是做成了十二根梁 , 首尾榫卯相接 , 再打眼投在柱子上 。
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本文图片

他回忆 , 当年盖房子的时候 , 由于钱不够 , 四开间的房只能有两开间用“洋瓦” 。 为了尽可能地还原那种瓦 , 他找了一块料 , 准备锯成薄片 , 给房子配“洋瓦” 。 “材料非常硬 , 刚锉好的锯子开料也吃力 。 可惜材料锯出来颜色黑了点 , 与记忆中那便宜的、红不红黑不黑的瓦相比有点差距 , 只好再找木料重做 。 ”
这两天 , 他怕盖了房顶后有些细节看不到了 , 于是以自家菜花地为背景 , 拍下这还未完工的小房子 , 和朋友们分享这份即将“大功告成”的喜悦 。 “这不就是《人世间》同款吗?”朋友圈里有人惊叹 。 为此 , 陈和生也去追了剧 , 发现满屏都是回忆和共情点 。
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本文图片

从柴草间搬进新居 , 半草半瓦盖的屋舍不避风雪
1969年春节过后 , 年仅19岁的陈和生离开南京 , 去了句容茅庄村 。 一开始 , 他和同伴被安排住进了一个老大妈家里 , 屋里光线昏暗 , 还停放着一口寿材 。 “我们这些城里孩子 , 刚去的时候都有几分害怕 。 ”陈和生回忆 , 他住的是打扫出来的一间堆柴草的屋子 , 对面就是猪圈 。
1970年 , 村里开始为他们盖房子 , 一共盖了四间 , 其中两间盖的是草 , 两间盖的是瓦 。 房子盖好快上梁的时候 , 按照农村习俗 , 都要贴红纸 。
一年之后 , 他终于搬进了新居 , 虽然比原来住的环境好多了 , 但条件还是很简陋 。 窗户是窄窄的一条缝 , 没有窗框、没有玻璃 , 下雨天雨滴会洒进来 , 下雪天雪花会飘进来 。 遇上西北风 , 他就卷了稻草塞上窗户洞 。 窗户一塞上 , 家里就全黑了 , 只能点上煤油灯 。 因为买不起煤油 , 煤油灯里点的其实是柴油 , 这就是家里唯一的光源 。
在这间当时新盖的房子里 , 他住了将近4年 。
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掌心上晒“老屋”,微型榫卯结构木作还原《人世间》同款
本文图片

△陈和生(左)和朋友在老屋前合影
缱绻半个世纪 , 忘不了青春岁月和黄土地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