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句诗都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比如《锦瑟》

说起诗词里的典故 , 你会想起什么?
我大概率会头疼 , 历史典籍中、神话传说中那些莫名其妙的故事 , 谁记得住那么多啊 , 可偏偏诗人就爱把这些故事写进诗中 , 特别是李商隐和辛弃疾这两位大佬 , 都不能说是在诗中用典 , 而是用典来作诗了 , 前者一首《锦瑟》 , 后者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一句一典 , 堪称用典狂魔 。
那么问题来了 , 诗人为什么爱用典故 , 用典又是怎么兴起的呢?
|每句诗都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比如《锦瑟》
本文图片

典故的兴起
在诗词创作中用典故 , 并非是一开始就流行的 , 像早期那些五言古诗 , 句法就很接近于散文 , 就这么平铺直叙下来 , 比如《古诗十九首》这首:
行行重行行 , 与君生别离 。
相去万余里 , 各在天一涯 。
道路阻且长 , 会面安可知 。
胡马依北风 , 越鸟巢南枝 。
相去日已远 , 衣带日已缓 。
浮云蔽白日 , 游子不顾反 。
思君令人老 , 岁月忽已晚 。
弃捐勿复道 , 努力加餐饭 。
这首诗的句法近乎散文 , 直接读下来就很容易理解 , 胡马、越鸟这种也只是较为生僻的词语 , 不算典故 , 简单查一下词典就很好理解 。
|每句诗都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比如《锦瑟》
本文图片

但是到了唐朝 , 近体诗(格律诗)开始发展 , 古体诗那种近乎散文的句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 因为律诗既要讲究声调 , 又要讲究韵律 , 还要讲究对偶 , 在不破坏格律的基础上 , 还要用四句八句 , 甚至一句一联 , 来表达出整段思想感情 。
诗人就必须要把句法精炼 , 用越少的字数来表达越多的意思 , 同时声调、韵律也不能被打破 , 字数少了要做对偶、找对子也相对容易啦 。
所以唐朝之后 , 用典就越来越流行了 。 (当然 , 这绝不是说唐朝之前就不用典故)
|每句诗都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比如《锦瑟》
本文图片

用典的方法
用典还有许多讲究 , 不是说你随便想起个故事丢进诗里就行了 。 诗人搞创作 , 这是个技术活儿 , 用典故 , 要用得巧妙、用得恰如其分 。
有时候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某某事儿 , 但你知道 , 诗人这玩意儿通常都有点矫情的毛病 , 今儿失恋崩溃啦、明儿怀才不遇啦 , 一肚子牢骚要发泄 , 但不能直接说出来 , 丢份儿 , 也需要用典故来委婉地表达 。
所以用典也就分为明用和暗用 。
|每句诗都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比如《锦瑟》
本文图片

明用很简单 , 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尾联说“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就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 , 很容易理解 。
【|每句诗都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比如《锦瑟》】暗用就扯犊子了 , 这方面李商隐是个中好手 , 他不光用典 , 而且还逐句用典 , 很多人都爱读李商隐 , 这位老哥诗风绮丽迷蒙 , 一读就给人无限浪漫的遐想 , 但是呢 , 你读不懂 , 比如说《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首诗颇受欢迎 , 也基本算是逐句用典了 , 看起来很简单 , 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 , 这些玩意儿有谁不懂啊 。 但是 , 李商隐的诗就有这么个特点 , 哪怕逐字逐句给你讲清楚了这些典故的来历和含义 , 你还是很难理解诗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