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在工作台前进行雕版木板镌刻练习(2月21日摄) 。
“镇处之宝”
金陵刻经处后庭 , 有一座素雅的二层小楼 , 正门两侧“流通功德藏 , 接续人天师”的描金对联让人肃然起敬 。 这座“经版楼” , 乃金陵刻经处的圣地所在 , 内藏经版12.5万片 , 汇集着一代一代匠人的心血 。
初来刻经处 , 王康正好赶上经版楼动“手术” 。 为保内藏国宝于万全 , 金陵刻经处对经版楼进行改建加固 , 升级成可以满足条件的文物库房 。
那时 , 王康与同事们一道 , 把库房中的版片搬运出来 , 逐片清理、整理归集 , 重新放回“升级”后的经版楼 。 正因如此 , 他说自己几乎与每片经版“结缘” , 其中就包括“镇处之宝”——18块大型佛像版 。
这18块大型佛像版大多刊刻于清光绪年间 , 不论从工艺角度 , 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说 , 都是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巅峰之作 。
“第一次看见这18块版的时候 , 我就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了 。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 , 王康的音调略微有些提升 。
“刊刻出可以与之齐肩的作品 , 是我的人生梦想 , 即使这个梦想有些遥远 。 ”
本文图片
王康在金陵刻经处经版楼内参观经版(2月21日摄) 。
人只有在见识过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后 , 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 与“镇处之宝”的亲密接触 , 让王康大为震撼 , 受此感召 , 开始潜心学艺 。
“一般做学徒都是从观察开始 。 每天跟在师父后面 , 认真观察 , 不着急动手 , 看自己能从观察中看明白什么门道 。 ”
王康口中的师父 , 名叫马萌青 。 他少年时因药物作用导致听觉受损 , 却是个“有心”的人 。 耳朵听不清就用眼睛 。 学艺时 , 马萌青一刻不离地观察师父们的手 , 反而学得比其他人还快 , 成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
动手刻字 , 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 按照王康的说法 , 内心焦躁的人 , 刻出来的东西是有“火气”的 。
“比如说 , 你刚刚挤完早高峰过来 , 心还没有平静下来就开始刻了 , 那你刻出来的东西 , 就夹杂着急躁的‘火气’在其中的 。 人没缓和下来 , 不那么从容 。 你去做这个事情 , 其实是对自己手艺的不尊重 。 ”
俯首、屏气、凝神 , 刻刀游走于木板之上 , 思绪沉浸在方寸之间 。 师父告诉王康 , 刻的过程 , 也是炼的过程 , 锤炼的不仅仅是手上的功夫 , 还有人的心智 。
“自己要达到什么样 , 怎么样去达到 , 别人为什么可以达到 , 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 。 ”王康说 , “在炼的过程中 ,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高度 , 到没有办法精进的时候 , 就再来一遍 , 这种由熟返生的过程 , 很关键 。 ”
斗转星移 , 瞬息十年 , 王康参与了20多部古籍、近10万字的雕刻 。 他说 , 每当倾心雕刻的版片新鲜出炉 , 那种喜悦感 , 就如同“亲眼见证婴儿的诞生” 。
本文图片
王康在工作台前进行雕版木板镌刻(2月21日摄) 。
慧灯不熄
师父师父 , 如师如父 。
金陵刻经处的雕版印刷技艺 , 是在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中国雕版印刷术的遗存 , 历来为师徒世代口传身授 。
“学习雕版有这样一个过程:先进门的时候就是制作工具 , 一般这个工具是师傅先带你制作一套 , 然后你要学会琢磨 , 学会自己使用它 , 之后接受雕版的训练 , 包括选材、上样 , 然后雕版 , 最后进行整理这一系列的过程 , 也是师徒之间感情的建立 。 ”
- |传承千年技艺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河洛青年说)
- 雕刻|富婆8000拿下块原石, 想亲自动手雕刻翡翠首饰,最后成品竟让人哭笑不得
- |人生只有一次,选自己爱的人和事
- 建筑师|穷国建筑师获建筑界诺贝尔奖,作品太美好感动无数人
- 邻桌|人生就是由许多个第一次的叠加
- 招聘|编制内!成都2022年1季度事业单位招900余人,3月28日起报名
- |夜读|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一点
- 匠人|壹度|器物重生!看银川锔瓷匠人如何留住岁月的残缺之美
- |山东手造丨宁阳王氏剪纸:剪纸技艺传承历久弥新
- |华人当代艺术发展基金“艺术会客厅”项目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