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九〇后”非遗传承人:刀与木之间,雕刻青春( 四 )


据王康介绍 , 一块刚雕好的书版拿去印刷 , 印出的线条笔画突出 , 棱角分明 , 却不是最好看的 。 只有印到成百上千次后 , 墨汁吃透了木板 , 经过帚子不断打磨 , 笔画变得圆润起来 , 印出的作品才是最美的 , 这是木板褪去了“火气”的结果 。 每张纸和每张纸之间也有区别 , 取决于温度 , 可能多加了一点点墨 , 颜色会深一点 , 少加一点墨 , 可能会枯一点 。 仿似一个火种 , 会燎原 。
“手工艺这件事 , 不光工序之间的顺序不能变 , 前人告诉你的节气也不能变 , 说是冬天做的事 , 错过了 , 你就只能等明年冬天来 , 比如你若非要在夏天泡板子 , 最后板子会大部分开裂 , 最后影响刻工的雕刻 , 也不可能有留传下来的好雕版 , 一意孤行地‘提前安排’ , 反倒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 ”王康介绍说 , 为了保护珍贵的木刻经版与古籍 , 经版楼里上百年来不用烛火 , 光源就是天上的日光与月光 , 真正的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我们院子里面有那么多花、那么多草 , 每块雕版 , 就像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所开的花 , 它有它独特的一个香味 。 ”
刻印考究 , 字大醒目 , 纸墨精良的“金陵版”雕刻工艺历经百年不衰 , 融入的是传承人的“匠心” 。 每一个齐整的汉字都带有刻经人指尖的余温 。
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 , 在金陵刻经处薪火相传 。 一代代刻经人 , 始终愿意为这门手艺 , 磨出伴随一生的老茧 。
这无法复制的绝世雕刻技艺 , 在他们的指尖绽放了百年芳华 。
如今 , 作为第八代传承人 , 王康也开始带自己的徒弟 。
王康疑惑:“怎么教?”
师父答曰:“以前怎么学 , 现在就怎么教 。 ”(本期主持:黄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