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绣针为画笔,作品惊艳威尼斯年展,被大英博物馆抢着收藏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 , 我国南宋画家李嵩的名作《骷髅幻戏图》以刺绣的方式出现在展会上 , 瞬间艳惊四座 。
「大骷髅头戴纱质幞头 , 身罩长衫坐在地上 , 右臂提线吊着一个小骷髅玩耍 。 一小孩子扑向小骷髅 , 被身后穿对襟旋袄的妇女呵护阻止着 , 而大骷髅身后的女子正在哺乳幼子 。 」
画中出现的骷髅牵线实为悬丝傀儡游戏 , 作品用了上百种针法展现超现实的民间生活场景 。
|她以绣针为画笔,作品惊艳威尼斯年展,被大英博物馆抢着收藏
本文图片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
这是中国刺绣史上 , 苏绣第一次作为当代艺术进入威尼斯双年展 。
而这幅作品的创作者 , 正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姚惠芬 。
姚惠芬
她是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大工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1
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的碰撞
姚惠芬师从仿真绣创始人、沈寿的第三代传承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老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虚实乱针绣创始人任彗娴先生 , 是沈寿第四代传人 , 从艺已经近四十年 。
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的她 , 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 小时候 , 只要放学回家 , 姚惠芬就支起绷架绣花 , 傍晚天黑下来了 , 她就会走进院子里 , 在暮色中和大树、花草、小鸟对话 , 寻找灵感 。
十几岁起 , 姚惠芬在方圆几十里就小有名气 , 而且她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和理念:不喜欢绣重复内容;不想为绣而绣 , 只想与众不同;不相信死绣能绣好东西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 在四十多年的刺绣生涯中 , 姚惠芬一方面坚持了对传统苏绣技艺的全面继承和守望;另一方面又不断用新的理念与技巧“尽精微而致广大” , 提升和超越了苏绣传统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 。
因生而不同 , 融合势必面对颠覆 , 于传统苏绣 , 这是一种严苛的挑战 。
|她以绣针为画笔,作品惊艳威尼斯年展,被大英博物馆抢着收藏
本文图片

当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 , 针法越是变化 , 越是矛盾就越生动 , 这时苏绣产生了自己的美学逻辑 , 不是工笔、摄影、油画的效果 , 就是针法自己的美感 。
毫无疑问最后成功了 。 不仅推广了新的苏绣针法 , 更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拥有厚重生命力的中国传统艺术 。
2
10年探索研究 独创简针绣
「苏州的一个绣娘啊 , 一辈子要分7000000根丝线 , 所以只能有一个心思 。 」
这个心思 , 就是怎么去追求更精致的艺术对谈 。
我们说几个细节 , 你就知道这里几乎就是手工艺的宇宙尽头 。
先说配线 , 配线是绣娘的基本功 。
|她以绣针为画笔,作品惊艳威尼斯年展,被大英博物馆抢着收藏
本文图片

单是绣一幅十公分的山峦 , 因为浓淡、光线不同 ,就需同色系丝线几十种 。
而分线 , 则是考验指尖功夫 。
我们常见的细细的一根蚕丝线 , 还可以分两绒 , 一绒可以分出八根丝 。
一根丝又可以分出八毛 。
也就是说 , 一根我们眼里已经极细的线 , 竟然由128毛组成 , 绣娘必须快速分出来 。
所以 , 姚惠芬常说「手要保护好 , 绣品才能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