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白|诗哲远行 诗魂永存——纪念著名九叶派诗人郑敏先生

今年元月3日7时31分 , 中国九叶派诗人中的最后一位——郑敏先生披着熹微的霞光驾鹤西去 , 留给我们无比的悲悼与无尽的思念 。 一代诗哲、著名的九叶诗派的第九片叶子遽然飘逝 , 让活跃在诗坛八十载的九叶诗派从此华丽谢幕 。 102岁的郑敏先生成为九叶现代诗流派的终结者 。 诗哲远行 , 诗魂永存 。
在郑敏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 , 因为是亲人、朋友 , 且同是文化工作者的缘故 , 我与她有多次的会面与交谈 , 又读了她很多诗歌理论 , 受益多多 , 记忆深刻 。 老人远行之际 , 撷取三点感受 , 表达缅怀之情 。
童诗白|诗哲远行 诗魂永存——纪念著名九叶派诗人郑敏先生
文章图片

郑敏百岁寿宴时与作者叶梅珂 。
∽ 哲学是根茎 诗歌是枝叶 ∽
我曾数次向郑敏先生请教哲学与文学、与诗歌的关系 。 她告诉我 , 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 。 起初 , 她只觉得 , 光是写景或是抒发感情的诗歌内容很肤浅 , 应该给它注入一定的思想 , 于是她想到了哲学 。 郑敏原来赴西南联大求学是想学文学的 , 后来读了哲学系 。 师从冯至 , 听他开的“歌德”课 , 跟他学德国古典哲学 。 她还去听冯友兰、陈梦家、汤用彤等教授的哲学课 。 另外她还自学了英国、法国哲学 。 也读了一些中国古代哲学 , 力求把中西哲学融会贯通 , 以此指导自己的诗歌创作 。
在不断地学习中 , 郑敏意识到哲学与文学是近邻 , 哲学是根茎 , 诗歌是枝叶 , 两者密不可分 。 从哲学的角度与思维来进行诗歌创作 , 会让诗歌更富有思想内涵 , 更能让它直达人类的心灵深处 。 哲学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 扩大了想象力 。 总之概括为两句话:哲学需要诗歌去除“涩味” , 诗歌则需要哲学达到“意永” 。 她还说古今中外的大哲学家本质上都是诗人 , 而优秀的诗人也都是哲学家 。 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庄子 , 外国的歌德、雪莱、纪伯伦等人 , 他们既是诗人 , 也是哲学家 。 在他们身上 , 哲学与文学是一体的 。
郑敏把她的诗学理念付诸于诗歌创作中 。 并且有意识地学习与借鉴前辈与同时代诗人的长处 , 例如她读冯至的诗 , 对冯至诗歌的深沉与浪漫的完全结合就非常的欣赏 。 她还喜欢读徐志摩、卞之琳、废名的诗 。 最后郑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歌风格:饱含深邃隽永的哲理意蕴 , 充满真知灼见 , 文字空灵清丽 , 富有睿智冷峻的风趣 。 从而奠定了她在九叶流派的重要人物 , 乃至在诗坛上独树一帜的地位 , 从而成为杰出的现代派诗人 。
郑敏的诗作完美地体现了她的诗歌理念 。 以《苍兰》为例:
在你的幽香里闭锁着像蜂鸣的/我对于初春的记忆/那是造物的赐予/但那里会有一种沉醉/被允许在这有朽的肉体里不朽长存?/……
童诗白|诗哲远行 诗魂永存——纪念著名九叶派诗人郑敏先生
文章图片

郑敏晚年生活照 。
【童诗白|诗哲远行 诗魂永存——纪念著名九叶派诗人郑敏先生】∽ 音乐与诗歌是姐妹 ∽
一次在与郑敏的闲谈中 , 我问到她的养生经验及长寿秘诀 。 她说 , 她从不刻意锻炼身体 , 也不刻意保健与养生 , 一切随其自然 。 但是她觉得音乐 , 特别是唱歌对人身体很有益处 。 她说自己每天坚持练发声 , 唱歌 , 听音乐 , 感觉效果不错 。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 , 她在亲人的强烈要求下唱了一首名叫《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的英文歌曲 。 她的音色清亮动人 , 歌声悠扬婉转 , 是标准的美声唱法 , 是天赋极好且经过严格的声乐学习与训练的人才能达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