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 以德云社相声为代表的曲艺形式颇受年轻人的欢迎 。 除了作为每年春晚的必备节目 , 德云社的相声开箱演出甚至是一票难求 。
2020年 , 德云社终于正式落地济南 。 此外 , 济南文旅集团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北京德云社还计划合作成立德云学院 。 正如郭德纲师弟、济南芙蓉馆馆主李涛所言 , 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项目对济南“曲山艺海”的复兴将有莫大帮助 。
那么 , 在国内设立剧场于北京、天津、南京、哈尔滨的德云社 , 为什么会选择济南作为其版图中的下一站呢?
“曲山艺海”古溯源
明代:“词山曲海”
有着“曲山艺海”美誉的济南 , 在词曲说唱艺术领域的名气却似乎并非家喻户晓 。
本文图片
(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
其实 , 济南的说唱艺术发轫甚早 , 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 更是自北宋起已为词曲圣地 , 这一点从济南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便可见一斑 。 被曲艺艺人们誉为“火穴福地”、“最养人的地方”的济南地处南北中枢 , 历为府治和省城 , 官绅商贾云集 , 经济繁荣、人口众多 , 观众也以懂行、热情著称 , 为曲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先天优势 。
济南在明代已有“词山曲海”的美誉 。 这一词语源自济南人李开先 , 这位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一生醉心于金元散曲及杂剧 , 撰有戏曲理论著作《词谑》 , 其藏书楼因尤以戏曲书籍为多 , 故被称为“词山曲海” 。
民初:“书山曲海”
清末开埠后 , 大师云集、群英荟萃 , 曲艺在济南更是繁荣一时 , 通过历史资料可见 , 彼时戏园子、书馆、茶馆星罗棋布 , 济南曲艺以山东大鼓影响最大 。 20世纪20年代后 , “书山曲海”的名称出世 。 其中 , “书”包含所有说唱形式 , “曲”则囊括了几乎所有曲艺之外的表演形式 。
30年代后 , 在济南能见到洋琴、相声、双簧、河间大鼓、木板大鼓、河南坠子、评词等多种曲种形式 , 常年于趵突泉、西市场、劝业场、大明湖、南岗子(新市场)等地的书场、茶园以及庙会和堂会演出 。 据1932年的统计资料 , 济南市区有曲艺场所39处 , 艺员240人 。
在1936年出版的《济南》一书中 , 倪锡英写道:“在济南城区一带 , 民间最普遍的娱乐 , 便是听大鼓书 , 因此在热闹的大街上随处都有大鼓书场 。 市民在工作之暇 , 便去听书 。 那些唱书的全是年轻女子 , 听书的一边喝着香茗 , 听那鼓词高亢的音调在耳边转 , 是很够味儿的一件乐事 。 ”
本文图片
(模型重现昔日曲艺盛况)
1943年 , 相声大师孙少林在济南大观园创办“晨光茶社” , 云集京、津、济三路相声前辈 。 相声大王张寿臣、相声秀才马三立 , 以及高德明、王长友、郭全宝、白全福、刘宝瑞、李伯祥、孙少臣等相声大师和名家都曾在晨光茶社登台献艺 , 齐聚泉城 。 孙少林之子孙小林回忆道:“当时相声界有一个公认的‘规矩’是‘北京学艺 , 天津练活 , 济南踢门槛’ 。 ”意思是相声演员只有在北京、天津小有名气之后 , 才敢到济南的茶社演出 , 从而确立自己在全国的名气 , 由此可见济南此时的曲艺之盛 。
本文图片
(“听曲儿”状态复原)
新中国:“曲山艺海”
- 玩具|济南老玩具传承人:传承非遗 保留回忆
- 沃尔特|沃尔特笔下的女子,纯洁无瑕,洋溢着青春之美!
- |太原:八名青少年共绘“太原八景”
- 郑在欢|90后作家郑在欢:从不想去做一个满嘴理想抱负的文学青年
- 人生|时光作墨致敬青春|陈鲁豫-《蘸墨时光写青春》
- 青海|第五人格:皮皮虾即将重新归来,守卫最强监管者?再冲一次FMVP
- 核心|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
- 长山岛|绿水青山长山岛(诗歌)
- 艺术|省视协副主席寒露获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四川拥有广袤的文化艺术沃土
- 艺术|太仓画展丨以自然为诗章,写意青山,感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