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名家对话|了庐: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读中国画及笔墨

年近八旬的知名画家了庐一直深居简出 , 由于目疾 , 动笔极少 , 近年多致力于中国书画理论与思考 。
【思考|名家对话|了庐: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读中国画及笔墨】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前不久到了庐先生寓所拜访 , 从上博去年的特展“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介绍开始 , 就“中国文化如何真正走出去”、“当下中国画理论的修复、建议”等方面的相关论述 。 了庐认为 , 中国画的文化性大于绘画性 ,当下的中国绘画 , 得真正重视对以笔墨为主要表现的民族绘画在理论上的修复和建设 , “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读我们自己的作品 , 只有我们自己对流传至今的艺术经典有所了解 , 才能让别人了解 。 ”
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于2021年6月22日至12月5日策划举办了“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 , 这是响应”“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 挖掘馆藏书画资源 , 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重要举措 , 也是上博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 此展开幕不久 , 先后荣获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荐项目、上海市2021年“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入选项目” 。 展览期间 ,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与会嘉宾也特地观摩了此展 , 嘉宾们赞叹道:“艺术之美 , 一如上海之美 , 中国之美 。 ”有的嘉宾在这里看到了古老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传承与融合后表示:“希望世界更好地通过上海这个窗口认识和研究中国;中国的故事与文化也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 “
思考|名家对话|了庐: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读中国画及笔墨
文章图片

2021年 , 上海博物馆 ,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入口处
思考|名家对话|了庐: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读中国画及笔墨
文章图片

上博展出的董其昌《题杜琼南村别墅图册》中有“吴门画派之岷源也”句
了庐:这个展览得到肯定是理所当然的 。 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实实在在的好事 , 弘扬民族文化首先要弘扬民族精神 , 在民族自信的基础上再思考我们民族文化的亮点在什么地方 。 文明 , 顾名思义就是文化艺术的高下雅俗 , 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标志性的亮点 , 它的意义更大于社会的其他各个方面 。
凌利中:作为中国的民族绘画 , 较之世界上其他各类绘画 , 其亮点在何处?
了庐:我认为在传统中国画史上以笔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 , 它的亮点就是文化性大于绘画性 , 用我的理论说就是冠以国名的“中国画” 。 冠以国名的“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 , 它要求绘画中的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 , 故“六法”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 。 其中尤其是文人画 ,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 。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 六朝的顾恺之就提出了“迁想妙得”的绘画理论 , 从他的理论再结合后世评价唐代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艺术作品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 所以印证起来 , 用我的话说“迁”——就是用诗人的思考方式 , “妙”——就是达到诗的艺术境界 。 这种艺术家在表现客观对象时 , 以个人的文化学养和境界来提升和转化为一种更新的艺术境界 。 同样的 , 这种思考方式要比西方贡布里希所提出相似的创作理念早了一千多年 , 而且更真、更善、更美 。 从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论 ,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文人画史又推前一千多年 , 以往在中国绘画史上 , 是以宋代大文人苏东坡提出的士人画理念为始 , 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论中诗人的思考方式就是中国文人画史最早的开始 。 他的这种理念也是基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为基础的 , 这种赋予文化沉淀的创作理念 , 较之西方的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创作的科学的艺术形象 , 我们的起点就比他们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