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国博“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飘出万年烟火气( 二 )


【饮食文化|国博“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飘出万年烟火气】除了“会吃”,中国人还“敢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香菇的国家 。史籍记载,明朝时一次金陵大旱,明太祖朱元璋下谕求雨吃素,多日食素使得朱元璋深感茶饭无味 。这时,宰相刘伯温从家乡浙江龙泉带回了一些香菇,命御厨烧好,皇上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香菇成为宫中的一席佳肴 。其实,香菇原为野生,而民间食用香菇的时间要比明朝更早些 。
除了野果生吃、人工培植,许多现代人熟悉的作物都是“漂洋过海”才走上我们的餐桌的 。展厅的一块展板上记录了一些果蔬的“前世今生”——黄瓜在西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想吃大蒜,则要“穿越”到东汉后期;明代晚期,辣椒、菠萝和西红柿才被端上中国人的餐桌 。
一炉一锅有讲究
汉代烤肉串 西周有火锅
火的使用让远古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 。俗话说“水火不容”,但智慧的中国人却在烹饪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让水、火之间有一层薄薄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 。
一个带有镂空炉壁的汉代铜烤炉在展览中亮相 。使用时,炉内放炭火,炉上放置肉串或肉块,烤制肉串时可将穿着肉块的铁扦直接搁置在炉架上;烤制肉片时则需在炉上放置一个铁箅子,把肉片置于箅子上烤食 。在铜烤炉前驻足,仿佛能看到了汉代人烤肉佐酒的场景,肉片在烤炉上“滋滋”作响,肉香四溢,扑面而来 。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顿火锅 。”考古资料表明,火锅的出现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展厅中,一个高15.6厘米,直径16.7厘米的汉代“小火锅”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是出自西汉时期清河国(位于今山东、河北一带)的青铜食具,由于汉代人喜食较烫的食物,所以需用此器具不断给调料加温 。
饮食文化|国博“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飘出万年烟火气
文章图片
三足锡火锅
满族传统火锅则更具特色,清代的三足锡火锅,器具中间的圆柱用来盛放炭火,周边放水,水沸后将肉片在开水中边涮边吃,像极了现代的老北京涮锅 。此外,绳纹黑陶釜、扁足陶鼎、陶甑等古代蒸煮炊具也在展览中被展出 。
“鸿门宴”讲座次尊卑
跟领导吃饭应该坐哪儿?和家里长辈小聚,哪个位子是尊位?这些困扰了很多普通人的问题,在展览里有答案——策展人巧妙地布置了一处鸿门宴微缩景观解释座次的尊卑 。
这场宴席上,5个人有权坐下 。项羽最尊贵,东向坐 。叔父项伯不能低于他,所以并坐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和重臣,所以座位略低,但要高于客人刘邦 。刘邦势单力薄,北向坐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在5个人中地位最低,所以只能敬陪末座,也就是“侍”座 。
座次的描写反映出中国古代有以东为尊的传统 。值得关注的是,“鸿门宴”的地点应该在军帐里 。因为在古代,除了军帐或者一般普通的房子外,若在堂上举办宴会,一般以南向为尊 。
观展 解码
最早的茶出现在战国时期
中国人有喝茶的传统,有物可证 。展厅里有一组照片,主角是战国墓葬中发现的茶叶样品——肉眼观测是一个直径大约5厘米的浅褐色圆团儿 。显微镜下,圆团儿变成了大小不一的“土块”,颜色也变得更深了 。如果再放大视野,颜色偏黑的片状茶叶显现了出来 。
专家说,山东济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是泡(煮)过的茶叶残渣 。这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茶叶遗存,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提前了至少3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