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_文化|创作谈丨赵燕飞:“等待”或虚实相生——关于中短篇小说集《等待阿尔法》】“等待”或虚实相生——关于中短篇小说集《等待阿尔法》
文丨赵燕飞
《等待阿尔法》原本是我的一部中篇小说 , 2017年首发于《创作与评论》(即现在的《湘江文艺》) 。 不久前 , 我自选了七部中短篇小说交由湖南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 , 里面收录了这部中篇 , 小说集的名字也叫《等待阿尔法》 。
本文图片
《等待阿尔法》的出版 , 让我重拾对于小说创作的信心 。 身为写作者 , 我深知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多重要 , 而成功 , 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足够努力 。 我曾痛下决心“金盆洗手”从此不写小说 , 尤其是囿于瓶颈无法找到突破口的时候 。 但我却又总是出尔反尔 , 因为不能在虚构的天地里御风而行无异于苟且偷生 , 那样的痛苦与失去自由也没什么两样 。
常有人说写作是一种苦差使 , 我深以为然 。 既是苦差使 ,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正是因为有了那左思右想、辗转反侧、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滞不前的苦楚 , 才有“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的欢喜 。 这种强烈的心理落差 , 会迸发摧枯拉朽的无穷力量 ,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无法拒绝 。 对我而言 , 写作是宣泄 , 是慰藉 , 是疗愈 , 是反省 , 更是自我救赎 。 当真正进入写作状态时 , 那种物我两忘宠辱皆抛既入世又出世的迷离 , 让人欲罢不能欲哭还笑 。
还是回到这部小说集 。 第一篇《苏格拉没有底》真实地还原了身为母亲的我曾经遭遇的精神困境 。 写的时候几乎落泪 , 校对的时候到底没能忍住那些泪 , 为“母亲”的不容易 , 更为“孩子”的不容易:生而为人 , 不仅要为自己而活 , 还要为他人而活 。 从某个角度来说 , 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就是一种成功 。
《组团去天堂》应该是小说集中气质最特殊的一篇 。 这个纯属虚构的故事 , 来自朋友聚餐时的一次闲聊:某人散步时发现停车场有辆公交车没上锁 , 他拥有的驾照可以驾驶大客车 , 于是 , 他偷偷开着这辆车在街上逛了一圈……那辆没上锁的公交车 , 成了《组团去天堂》的灵感之源 。 一群失意的人 , 在圣诞之夜同乘一辆公交车驶向想象中的目的地 , “这个貌似诡异的故事 , 想要倾诉的是一种共同的孤独 , 可那些孤独 , 并非抱团取暖就能轻易消解;能够拯救他们的 , 并非天堂 , 而是自己”(摘自《小说选刊》责编稿签) 。
我将自己最偏爱的《等待阿尔法》放在小说集的最后 。 这是一部伤感而又不无温暖的小说 。 当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生老病死 ,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阿尔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等待?或许 , 一切都无需解释 。 当马斯克思考如何在地球之外保存人类文明的种子时 , 所有的个体悲欢 , 不过是沧海一粟 。 卑微如我 , 除了等待四季的轮回 , 就是默默拿起手中的笔 , 写下去 , 继续写下去 。
- 北京|文化激活!北京8座老会馆先行先试“会馆有戏”
- 拾遗记|神奇的《拾遗记》——魏晋南北朝小说,古人如何观测星象?
- |江苏长篇小说的“逆袭”
- 红楼梦|再现曹雪芹文笔的唐国明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第31节
- 饮食文化|国博“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飘出万年烟火气
- 数字藏品|数字藏品爆火,文化定义的转移
- 米芾|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创作——书法大家米芾
- 晋人|太原博物馆举办国风山水画集体创作活动
- 文化|看展览、逛市集,在成都开启一场春日寻梦之旅
- 传统|文化更深,创意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