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里的中国|《符号里的中国》—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三 )


除了像孔子这样自下而上的造神以外 , 符号的“错位”还有自上而下的世俗化路径 。
比如 ,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绯闻 。 作者解释 , 玉帝和王母来自两个不同的系统 , 玉帝跟道教有关 , 而王母出自上古神话 。
我们中国古人觉得玉帝虽然是三界主宰 , 也应该有老婆 。 于是 , 人们查阅各处传说 , 选来选去 , 西王母好像是最出色的女神仙 。 宋元以后 , 话本小说流行 , 神仙故事是重要题材 。 因此 , 玉帝和王母硬生生被拉在一起 , 变成了两口子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符号世俗化方向的错位 , 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 不管这个符号最初是来自复杂的哲学 , 还是古老的典籍 , 都需要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想象 。
那么“从外向内”的演化 , 也就是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后 , 如何本土化的呢?
比如 , “龙王” 。 龙是中国本土的 , 而龙王来自印度 。 龙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祥瑞之一 。 考古发现 , 上古时期 , 北到辽宁阜新 , 南到江浙地区 , 中国多地都出现有关龙的崇拜 。 关于“龙”是怎么起源的 , 学界有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 , 龙这种符号是不同部族图腾融合的结果 。
而“龙王”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带来的形象 , 在印度它叫那伽 , 是一种人首蛇身的精怪 , 中文翻译为龙或龙王 。 在佛经中 , 龙王常常妨碍佛祖、佛教徒传播佛法 , 这时 , 佛教徒要么赶走龙王 , 要么把它们收服为护法 。 护法共有八部众 , 第一是天 , 第二是龙王 , 这八部众便统称为“天龙八部” 。 佛教中的“龙王” , 无论是外形特征 , 善恶形象 , 社会地位跟中国本土的“龙”差别非常大 。 “龙王”这个符号传入中国后 , 就入乡随俗了 。
比如 , 悟空寻宝 。 孙悟空学得一身武艺后前往东海龙宫讨要兵器 。 龙宫多宝这个概念就来自印度 , 在印度神话里 , 龙王那伽有宫殿 , 守护着众多财宝 。 不过 , 龙住在水里 , 这是中国的观念 。
2
符号的应用场景
在中国文化中 , 符号主要有四大应用场景:纳福求吉、辟邪禳灾、彰显地位与权力 , 以及普通民众的生存与繁衍 。 我们说说前三个 。
1、纳福求吉
“福禄寿”三星高照图是过年时常见的年画 , “福”指有福气 , 事事顺心;“禄”指俸禄 , 官运亨通;“寿”指寿命 , 活得够长 。 但仔细想 , “福”其实包含“禄”与“寿” , 为什么不用“福”指代所有好事 , 或者只提“禄”“寿”呢?
比如福星、禄星、寿星起源不同 , 中国人很注重“三”这个数字 。 但有个解释很有意思 , 古人在“有福气”的众多内涵中 , 可能格外重视升官发财以及健康长寿 , 所以特意把禄和寿单拎出来 。 中国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个特点 , 就是凸出要点和细节 , 或许比分类得当、逻辑顺滑更重要 。
2、辟邪禳灾
以前 , 人们出门做事前有个习惯 , 要翻黄历 。 作者提到 , “黄历”的“黄” , 严格来说 , 应该是皇帝的“皇” 。 在古代 , 历法是统治秩序的象征 , 研究天文历法的权力是被垄断的 。 官方会根据历法排列年、月、节气 , 制作成书供百姓查阅 , 这就是历书 。 前一年年底 , 朝廷会选定日期 , 颁布下一年的历书 。 比如 , 清代在每年十月初一颁布下一年的历书 。 显然 , 原本的皇历是指导农业生产的 , 跟选日子没关系 。
在古代 , 择日有专门的书 , 比如有专门讲祭祀吉凶的《祭历》 , 讲丧葬吉凶的《葬历》 , 甚至洗澡前都要翻翻《沐书》 。 随着皇历越来越流行 , 人们才逐渐把选日子的文字内容附进去 , 这才有了后来的黄历 , 也就从皇帝的皇 , 变成了黄色的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