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正一品和从一品究竟有何区别?是正副关系吗

正一品|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正一品和从一品究竟有何区别?是正副关系吗
本文图片
古装剧中的官员
在看史书或看古装剧时 , 常常看到某某升为正几品或者从几品 。 这不禁令人疑惑:明明是在同一个官品里面 , 为什么要用正、从来区分呢?难道仅仅只是区别正副关系吗?可许多同品正、从官员之间并没有正副关系 , 甚至不在一个机构办公啊!这是为什么呢?
一、官品的诞生——九品官人法
想要解决正、从问题 ,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官品?在古代 , 官品可以追溯到汉末魏初时期 。 在《三国志》中的《吴志·鲁肃传》里记载了赤壁之战之前鲁肃劝孙权不可投降曹操的一段话:“向察众人之议 , 专欲误将军 , 不足与图大事 。 今肃可迎操耳 , 如将军 , 不可也 。 何以言?今肃迎操 ,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品其名位 , 犹不失下曹从事 。 ”这其中的“品其名位” , 正说明在当时郡县基层已经实行了一种品评人物的制度 。 至于当时这种制度中的品评等级是如何进行区分 , 品评的过程是乡里把控还是是郡县或者中正掌握 , 现在还不得而知 。 而在《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中 , 则记载了陈群在延康元年(220年)受曹丕之命将九品官人法进行制度化并推广全国的过程 。
正一品|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正一品和从一品究竟有何区别?是正副关系吗
本文图片
鲁肃
九品官人法是什么呢?它是当时将人才评价与官员任用相结合的一种选官制度 。 它通过将人的才能分为九品 , 对人才进行任命 , 为官员职位找到与之匹配的人才 。 但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提出疑问:“这不就是九品中正制吗?怎么是九品官人法啊?”其实不然 , 陈长琦《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究》中就提出九品中正制度并非九品官人法的观点 。 陈长琦先生认为九品中正制实质上是九品官人法的一部分 , 在九品官人法的设计里 , 制度的运作分为“九品鉴别人才”和“九品任用人才”两个步骤 。 由于古今学者多关注九品鉴人 , 所以才误把九品中正制当作九品官人法 。
回到本文 , 曹丕为什么要让陈群将九品官人法制度化并进行推广呢?是为了将后汉官吏吸收至魏国朝庭而设立的审查制度吗?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 因为早在曹操时期 , 就已经为取代后汉做了大量的工作 。 当时的后汉已经名存实亡 , 后汉朝廷的官员其实已多被曹操的手下顶替 。 至于不听曹操话的 , 也被曹操调走或者辞退 , 因此在曹丕时期再进行官员的审查是多余的 。 陈长琦先生认为 , 九品官人法的出台可能是对曹操“唯才是举”对于人才甄别思考的法典化 。
正一品|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正一品和从一品究竟有何区别?是正副关系吗
本文图片
影视剧中的曹操
两汉时期 , 在官吏选拔制度上一直沿用的是察举制度 , 但由于当时的政府在德、才之间更加注重德 , 因此一直难以获得较多有能力的英才 。 而九品官人法的推出 , 则一反从前 , 主张在德、才不可兼具时“唯才是举” , 将人的才能分品级后进行任用 。 只是可惜九品官人法的设立初衷是好的 , 但在执行方面有太多认为操控的空间 。 九品官人法推出后 , 被一些世家门阀掌控了鉴人的渠道 , 由此也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贵族”的局面 。 后来的科举制的出现并非是将九品官人法完全否定 , “九品任用人才”这一设计被保留下来 。 只是由于各个朝代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 因此在一些官员的品级认定上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