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真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吗?( 二 )


正是基于对“干净”的极致追求 , 黛玉在《葬花词》里才出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句子 。
在黛玉看来 , 世间万物 , 只有花最干净 , 因为花一直生长在高高在上的枝头 , 不沾染尘埃 , 而且因为又美又弱而能得到世人的欣赏和怜惜 。
黛玉以花自喻 , “孤高自许”的她不但认为自己最美最弱 , 而且认为自己最该得到欣赏和怜惜 。 如果遇到能够欣赏和怜惜她的人 , 必会像她对待落花一样对待她 , 不忍让她流向脏臭之地 , 而是给她建个香冢 , “未若锦囊收艳骨 , 一抔净土掩风流” , 就是她曾跟宝玉说过的“装在这绢袋里 , 拿土埋上” 。 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结局 , 就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 从生到死没被脏臭污染 , 没进入寻常百姓家 , “强于污淖陷渠沟” 。
|《红楼梦》|林黛玉真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吗?
本文图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黛玉非常享受贾府“安富尊荣”的生活 , 享受宝玉对她的追捧 。 她把这种距离劳动者很远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洁” 。
这种“洁” , 非但与高洁无关 , 而且是“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 , “读了书倒更坏了” , 忘本了 。
“质本洁来还洁去” , 黛玉这是在迎合宝玉的“女儿论” 。
细读原著不难发现 , 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似曾相识 。 没错 , 这个观点与宝玉的“女儿论”非常契合 。
【|《红楼梦》|林黛玉真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吗?】宝玉也爱干净 , 不过他对干净的理解略有不同 。 宝玉有一个著名的“女儿论”: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 我见了女儿 , 我便清爽;见了男子 , 便觉浊臭逼人 。 ”(第二回)
“女孩儿未出嫁 ,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 , 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 , 虽是颗珠子 , 却没有光彩宝色 , 是颗死珠了;再老了 , 更变得不是珠子 , 竟是鱼眼睛了!”(第五十九回)
“奇怪 , 奇怪!怎么这些人 , 只一嫁了汉子 , 染了男人的气味 , 就这样混账起来 , 比男人更可杀了!”(第七十七回)
(宝玉)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 , 不过今年 , 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 , 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 , 越发扫去了兴头 , 每日痴痴呆呆的 , 不知作何消遣 。 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 , 更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 , 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第七十九回)
把这些理论概括一下:宝玉“女儿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世上所有人 , 只有未出嫁的少女才是干净的 。 男人不干净 , 女儿出嫁后沾染了男人的气息 , 也就变得不干净了 。
|《红楼梦》|林黛玉真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吗?
本文图片

这里的干净 , 同样与品性无关 。 要知道 , 古往今来 , 品性高洁的男人和女人都不在少数 。 社会向着文明进化发展 , 更是由这些成熟且深谙世事的男人女人所推动的 。
所以 , 宝玉所喜欢的干净 , 是一种特殊癖好 , 就如只爱欣赏美艳的鲜花一样 。
于是 , 我们便可发现 , 黛玉的“质可洁来还洁去”和宝玉的“女儿论”其实是异曲同工:少女如花 , 生命终止在鲜花阶段 , 不正是永远不出嫁的女儿吗?
黛玉只想做花 , 不愿意做成熟的果实 , 更不愿意做护花的落英 , 仅仅是因为 , 她要迎合宝玉只爱女儿的“乖僻邪谬”之性 。
可能有人会问 , 为什么说黛玉是迎合宝玉?他们就不能是心有灵犀心意相通所以观点一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