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在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天天琢磨“好好吃饭”

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们 , 最近越来越热衷讨论“好好吃饭”这件事 。
好好吃饭 , 不是手机App里琳琅满目的外卖 , 不是打卡网红店后朋友圈精心拼出的九宫格 , 而是严肃思考一件事:怎样才能过上从前在家时“正常吃饭”的日子?
大学毕业后 , 我们涌向如洪流一般的大城市 , 安置好自己的生存角落 , 心情无比欢快——终于摆脱大学食堂和狭窄美食圈啦!手头有了可以支配的闲钱 , 厨房置办了齐全的装备 , 开始正经八百研究食谱 。
然而 , 要真正过上好好吃饭的生活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外卖|在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天天琢磨“好好吃饭”
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通勤和上班成为“好好吃饭”最大的绊脚石 。 工作一忙 , 累得手脚恍若瘫痪 , 根本无心无力认真做饭 。 每天和周围人谈论最频繁的“灵魂三连问”即是——“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周末吃什么” 。 如此循环往复 , 甚至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规律 , 比如“皮蛋瘦肉粥和黄焖鸡米饭YYDS” , 没主意就选麻辣烫 , 更没主意那就一杯星巴克撑半天……
但外卖的确乏善可陈 , 持续吃上一年 , 消费金额与你的体重一起飞升 , 年度体检报告的各项指标发出警示 。
我们终于含泪立下要在大城市好好吃饭的flag 。 我和朋友们绞尽脑汁 , 各出奇招 。
寻找匹配“饮食舒适区”的空间 , 安营扎寨 , 一劳永逸 , 是一个相对省心的懒人做法 。 有朋友果断搬家到大学附近 , 重新“潜回”大学生“觅食生态系统” , 以此获取价格便宜、品质稳定的一日三餐和水果、点心店 。
也有人充分借助原生家庭的力量 。 若和父母或其他亲戚同在一城 , 朋友便争取每天晚上“蹭吃”一顿 , 并打包好次日的午餐 , 实现“亲人健康餐循环” 。
不过 , 以上这两种“空间战术”毕竟有一定门槛和条件 , “北漂”、“沪漂”青年更多时候难以选择“根据地” , 而是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发动好友的力量 , 抑或是开掘脑洞 , 想出一些能吃上好饭又不太费劲的聪明点子 。
我的一位闺蜜 , 和老公结婚3年 , 每天披星戴月工作辛劳 , 实在无暇亲自下厨 。 早期两人100%依靠公司附近餐厅和外卖过活 , 眼瞅着外头重油重盐的饭菜拉着自己体重一路飙升 , 烦恼不已 。 某日 , 闺蜜听见办公室同事们讨论找保洁阿姨的事 , 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找一位只用做一顿饭的阿姨?精准需求 , 成本不高 。
按照闺蜜原定的缜密计划 , 她前一晚网购预订第二天的食材 , 做饭阿姨一大早来家里快速烹饪好午餐和晚餐 , 小夫妻打包午餐去上班 , 晚上回家吃冰箱里储存的晚餐 。
“掐点式请人做饭”的操作模式 , 实践起来困难颇多——毕竟这相当于要求做饭阿姨一早也得“上班打卡” , 准时进入赶工模式 , 一旦超时会影响到闺蜜与丈夫正常上班 。 事实证明 , 这种“双向奔赴”模式太匆忙了 , 阿姨实际做饭与打包工序都比闺蜜计划的漫长很多 。 不到两周 , 计划泡汤 。
另一个哥们儿因为与三个朋友租房距离较近 , 一个朋友擅长烹饪家常菜 , 一个朋友精通制作糕点 , 于是几个人一合计 , 共同出钱成立“好好吃饭基金会” 。 每周至少三个晚上 , 买好食材 , 去厨房和餐厅最大的那位朋友家 , 一起搭伙吃大餐 。
这种“众筹吃饭” , 既照顾了口腹 , 又升华了友情 , 堪称完美 。 然而 , 日子久了 , 难免会冒出一些小问题 , 例如 , 多人共食 , 多多少少抬高了一顿饭的品质门槛 。 那两位“主厨担当”总感觉必须要照顾好每个用餐者的感受和体验 , 无法“简单做做”“随便吃吃” , 无形中内心产生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