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潮|中学生作文一样的作品,还好评如潮,这是对当下的讽刺

最初的构想里 , “人文阅读思想图谱”只是一次出版建议收集尝试——业界需要了解学界发现了哪些闪光的作品 , 学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够关注到他们发现的璞玉 。 于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 , 书评周刊集全编辑部之力 , 向与我们有联系的人文学者、创作者问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您在2021年持续思考的问题;
您在2021年关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够关注或未引进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国原创作品 。
最后我们获得的远远超越了“建议”的层次 。 随着新年的来临 , 编辑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 , 总字数逾5万字 。 情感与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织就一份呈现关联传统与现代、未来与当下的阅读思想图谱 , 他们以自身生活或研究为维度的阅读与追问 , 记录下了虽然蜿蜒动荡 , 但对真挚的爱、对重塑人与人的连接依然充满渴望的2021 。
本篇内容为景凯旋、夏商和盛文强三位作家学者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 。
持续思考的问题
如潮|中学生作文一样的作品,还好评如潮,这是对当下的讽刺
文章图片

景凯旋 ,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 。
景凯旋:今年仍处疫情之中 , 目睹世界百年剧变 , 感触甚深 , 读书思考愈偏重中西观念比较 , 由轴心时代之本原文化 , 中西分道扬镳 , 各擅胜场 , 其源始之普遍性有何异同 , 近世以来有何融合 , 未来有何演进 , 种种价值观念皆经由文学呈现 , 故研究之对象 , 仍然辗转于中西文学观念之间 , 意欲互相参照 , 有所打通 。 今年拙作《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问世 , 以西方思辨思想探讨中国丰美文学 , 即为此一努力之体现 。 今后治学当不出这一范围 , 最终仍落在中国文化的重塑上 。
夏商:2021年依然是瘟疫之年 , 相比之前弥漫的恐惧氛围 , 至少对我而言 , 已不把新冠太当回事 。 战略上藐视 , 战术上恪守科学 , 打了两针疫苗 , 近日拟打第三针增强抗体……饭店照吃 , 商场照逛 , 友人照访……总之 , 回到正常生活的状态 , 一个正在流感化的冠状病毒没什么可怕的 , 过度的胆怯只会摧毁人的意志 , 也会摧毁社会秩序和经济 。
更多的时间 , 躲进小屋成一统 。 推进那部已写了六年多的老上海长篇小说 。 小说之所以越写越慢 , 一方面因移居纽约 , 越洋搬家工程浩大 , 分散了大量精力 。 另一方面 , 需要了解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 。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城市的叙事和乡村的叙事 , 在技法和观念上有很大差别 。 上海史在当下堪称显学(从城市史研究的角度 , 其受重视的程度可能仅次于耶路撒冷、纽约和伊斯坦布尔) 。 跟我上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东岸纪事》一样 , 手头的这部小说依然是基于真实地理和历史框构进行虚构 , 要从大量文献中追根溯源 , 从庞杂的历史罅隙中钩沉 , 以坐冷板凳的耐心来打捞材料 , 以做学问的方式来写小说 , 是我创作中形成的一个自觉 。
盛文强:一直在思考传统图像资源的当下转化问题 , 明年将推出一系列图像类作品 , 涉及年画、绘卷等中国传统视觉形象 。 当下年轻人的视觉被日漫、美漫占领 , 所谓的“国潮”也是不伦不类 , 各地推出的吉祥物又土又丑 , 颇有街道居委会展板的风格 , 是什么导致了审美的丧失?这也是值得持续思考的问题 。
值得关注的图书
景凯旋:今年所读新书 , 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年)给我印象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