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钻探调查发现 , 发掘区周围古稻田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 。 “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稻田均有田埂和灌溉系统 , 展示了比较完善的稻田系统 。 ”王永磊说 , 那时候种水稻很可能是撒播 , 种植技术还比较粗犷 , 没有插秧等现代方式 。
他给采访人员展示了一张照片 。 只见上面排列着不同颜色的土层 , 有十一二层之多 。 这也是文章开头所提及的沧海桑田的实例 。
可以看到 , 最底下的是海相淤积层 , 说明7000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 , 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的低了4米左右 。 再往上 , 是泥炭层 , 表明约7000—6800年前这里是湿地、沼泽 , 零零星星长了一些树木 。
到了距今6800年的时候 , 河姆渡文化先民来到这片沼泽地 , 砍伐树木、平整土地、种植水稻 。
“河姆渡文化早期稻田的确定是本次发掘的最大突破 。 ”王永磊说 。
300年后 , 受环境变化影响 , 稻田废弃 , 再次成为湿地沼泽 , 之后又被淹没入海水中 。
本文图片
良渚文化稻田边缘堆积与古河道出土的石斧、石刀 。王永磊提供
又过了600年 , 河姆渡文化晚期先民又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种植水稻 , 这次年代从河姆渡文化晚期跨越到良渚文化时期 , 进行了1000多年的耕种 , 中间也曾短暂地受过海水的影响 。
王永磊说 , 考古发现 ,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田已是纵横交错的“井”字形结构 , 和现在的基本接近 。
这段时期 , 环境稳定 , 农业和社会持续发展 , 环太湖流域已出现了以良渚古城为都的古国 。 直到环境再一次变坏 , 海水再次将这片土地淹没 。
到距今3700年左右 , 海平面基本趋于稳定 , 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海陆格局 。 相当于中原地区夏商之际 , 人们又来到了这片稻田 , 一直生活、耕作绵延至今 。
为啥先民三进三退反反复复一定要在这里种田 , 王永磊一言以蔽之 , 风水宝地 , 这里距离山区不远 , 又有姚江穿越 , 从安全和资源角度 , 宜居宜业 。
浙江省文旅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认为 , 施岙遗址的沧海桑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 这也是生生不息的浙江精神源泉 。
如今 , 拥有许多个“最”的施岙遗址已被回填 , 接下去当地还要建遗址公园 。
杨建武说 , 这里可以看到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型古稻田 , 考古给现代人提供了和先民对话的通道 , 所以还要做好考古的文旅转化工作 。
而王永磊关于古稻田的探索 , 还将继续 。
他说 , 考古队员在稻田周围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发现了5处史前人类村落遗址 , 但良渚文化时期种水稻的人住在哪里 , 他们还没有确定 。 这也是王永磊下一步的目标 。 (完)
- 艺术家|专业画水的艺术家,画出了水的“灵魂”,网友:原来水这么美
- 招聘|“国货顶流”白象公开招聘了,五险一金是标配,薪资待遇叫人艳羡
- 袁大头|拍卖公司说十年“袁大头”价值几十万,是真的吗?
- |既能读书,又可读城,这座空中书房让西湖的山水入“画”
- 体检|二本女生:7个“性价比”最高的专业,本科毕业也很好找工作
- |浙江民间工艺大师创作巨幅彩石镶嵌《清明上河图》
- 原神|“这啥美颜相机,把我的鼻孔当痘痘的给消除了”它可能太多余了吧!!
- 小时候|致敬!永不消逝的警号“102233”
- 研讨会|“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与新时期中国文学”研讨会举行
- 民警|黑天鹅“黏”上垂钓客 苏州相城元和派出所民警帮它们找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