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 , 因为春天最美的时节和花紧密相连 。 在大自然中 , 花被认为是报信的角色 , 即使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偏差 , 花也总是如约而至、言而有信 , “花信”一说也就因此而来 。 这也让花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对象 。 诗人们对每一种花赋予人格 , 通过文学描述将对花的想象力定型下来 , 二十四番花信风也就形成了 。
另一方面 , 古人对于子嗣的繁衍十分看重 , 民间风俗中普遍存在着花神崇拜 , 认为花是孕育生命、具有生殖力的象征 。 每年春分的二月期间 , 民间会有花朝节 , 用于寄托大众的花神崇拜 。 尤其南方的花神崇拜更为浓烈一些 , 因为花农需要种花 。 而自宋代开始 , 鲜花经济十分繁荣;元代之后棉业发展 , 棉花通过海路、陆路等路径传入中国慢慢推广 , 老百姓真正意义上穿上温暖的棉衣 , 因而有了“衣被天下”的概念 。 因此花朝节祭祀的花神不仅是观赏性的鲜花 , 也有一类是棉花 。 所以说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意义 , 在历史过程里也在不断延续和延展着 。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最早是怎样确立的?
王吉辰:节气并非由某一个人发明 , 它的产生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 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 , 传说中帝尧曾在那里建都 。 考古学家们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与实地观测 , 最终在遗址上发现了一座史前的观象台 。 经过天文学家的测算和实地勘测发现 , 古人可以利用石柱的狭缝与山脊的切线 , 观测到春秋分和冬夏至四个节气的日出 。 这一发现验证了《尚书·尧典》中关于尧制定历法的记载 。
春秋时期 , 古籍中已经有了有了“分、至、启、闭”的记载 , 所谓分至 , 即春秋分和冬夏至 , 启闭则是指立春、立冬、立秋、立夏 。 分至启闭合起来就成了八节 。 先秦文献《逸周书》中 , 曾出现过雨水、惊蛰、谷雨、清明四个春季节气的记载 , 但顺序并不一致 。 然后到西汉早期的《淮南子》里 , 正式看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出现 。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淮南子》之前 , 尤其是秦代这段时间 , 很多出土文献里就已经模糊地看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一些零星记载 , 当然有一些名称、顺序跟今天不完全一致 , 但是前后应该是明确地有延承关系 。
汉武帝时 , 天文学家落下闳又将二十四节气引入了《太初历》 , 发明了无中气置闰法 , 这在中国官修历法中施行了千余年 。 我们今天之所以有“春节”的说法 , 就是因为节气融入官方历法的结果 。 顺便说一句 , 过去的一岁之始安排在每年立春这一天 , 称为春节 , 而一年之始则被安排到了农历的正月初一 , 称为元旦 。 与今天的元旦、春节完全不一样啦 。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最早是怎样确立的?
王吉辰:节气并非由某一个人发明 , 它的产生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 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 , 传说中帝尧曾在那里建都 。 考古学家们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与实地观测 , 最终在遗址上发现了一座史前的观象台 。 经过天文学家的测算和实地勘测发现 , 古人可以利用太阳从石柱的狭缝与山脊的切线间升起 , 来确定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 。 这一发现验证了《尚书·尧典》中关于尧制定历法的记载 。
春秋时期 , 古籍中已经有了有了“分、至、启、闭”的记载 , 所谓分至 , 即春秋分和冬夏至 , 启闭则是指立春、立冬、立秋、立夏 。 分至启闭合起来就成了八节 。 先秦文献《逸周书》中 , 曾出现过雨水、惊蛰、谷雨、清明四个春季节气的记载 , 但顺序与今天并不一致 。 然后到西汉早期的《淮南子》里 , 正式看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出现 。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淮南子》之前 , 尤其是秦代这段时间 , 很多出土文献里就已经模糊地看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一些零星记载 , 当然有一些名称、顺序跟今天不完全一致 , 但是前后应该是明确地有继承关系 。
- 青铜器|黄铜和红铜有什么区别?古代青铜器属于什么?一口气搞懂铜的分类
- |揭秘上巳节:它是古代情人节吗?为何祭祀高禖?
- |《廖江竹枝词》长卷在南宁市展出 重现古代“壮族三月三”歌圩盛况
- 节日|今天,古代情人节?
- |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人敢造假?看上面这行字,就明白了
- |梨花记:你若清雅,终不失人生之美
- |瞰中国·春回大地|河南:千亩梨花飞雪流香
- 节日|揭秘上巳节:它是古代情人节吗?为何祭祀高禖?
- 梨花|最闪亮的坐标|千秋念
- 周於芳|风起清明,让我们用“云祭扫”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