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周年运动催生了阴阳消长、四时兴替的自然变幻 , 古人在观察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中 , 找寻自我与浩瀚自然之间的联系 。而今天 , 我们在“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的歌谣中 , 寄予对于草长莺飞或霜雪漫天的想象 , 也寻找时间滚滚向前、生命循环往复的力量 。
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 , 二十四节气正逐渐走出农事、天文、自然的范畴 , 成为中国人的文化时间坐标 。 本期澎湃问吧的《蜉蝣生悟》播客 , 我们邀请 、, 从科学与美学的角度 , 系统地探讨二十四节气的发明与演变 。 古人观天象 , 会分早晚班吗?音律的C大调与冬至节气有何呼应关系?宋元时节 , 雨水节为何要做爆米花?以上问题欢迎在节目中寻找答案 。
【音频】梨花风起又清明 , 古人怎样观星定节气
【音乐】
开头结尾:Memories of Marigold- Howard Harper-Barnes
插 曲:Every Reason I Know-Bireli Snow
【时间轴】
07:40 春分立蛋真有科学依据吗
12:25 清明祭祀让陌生亡灵变成亲人
24:57 冬至九九消寒图:古代文人熬过冬季的精神慰藉
28:40 雨水节做爆米花占卜收成
42:00 袁枚《随园食单》中的美学与创造力
44:30 古人观天象为何分早晚班
53:05 冬至与C大调的对应关系
59:10 四季实无首尾之分 , 古代崇尚环道观
01:07:05 人们通过科技预知天气 , 却也对日食月食失去敬畏
01:14:55 节气准不准没那么重要
【以下为本次访谈节选】
澎湃新闻:“清明”节气何以发展为传统节日“清明节”?节俗为何从踏青转变为祭祖扫墓?
方云:清明节的由来 , 存在着从节气到节日合并的过程 , 这其中合并了一个寒食节 。 寒食节的节俗起源于古人对火神的信仰和崇拜 。 在古代宫廷里 , 改火制度非常重要 。 据记载 , 唐代时期的改火制度是从宫殿里先行 , 通过钻木取火得了火种以后再逐一点燃 , 文武百官排列好 , 一个接着一个把蜡烛点燃传递下去 , 大家各自迎新火到自己的家里 , 也就是“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因为古人认为 , 火是有生命的事物 , 一年四季不能用同一个火种 , 火用久了就要熄灭 , 需要重新取火 。
宋朝以后 , 祭祀开始逐渐兴盛 。 因为中国古代有很强的宗族观念 , 一般都在宗族祠堂举行庙祭 , 从皇室贵族到民间均有这种习俗 , 所以各地常出现“清明会”或“吃清明”的习俗 。 只要本家同姓同源者 , 会在此时祭祖 , 祭完后将祭品分食 。 正因为先有了最早的祠堂祭 , 后来才慢慢演变成墓祭 。 参与墓祭时 , 人们往往头上还要戴柳枝 , 有辟邪与庇护子孙之说 。
澎湃新闻:古代文人为何会在冬至画九九消寒图?现在这种习俗是否已经消失不见?
方云:“九九消寒图”更多是一种艺术化的行为 。 有文人雅士爱画梅花 , 一个花上九个花瓣 , 一天画一瓣 , 待画到九朵就刚好是九九八十一天 。 也有一种更加高级的玩法是写文字 , 字的总笔画必须是九画 , 把字帖像描红一样描完 , 漫长的冬季就也过去了 。
古代文人雅士之所以想出这种设计 , 是因为入腊月后的八十一天被视作最寒冷的时节 。 为了熬过漫长的冬日 , 总归要有一些有意义的方法来记录它 , 画完以后天气就变得很暖和了 。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番花信风、七十二候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方云:其实二十四番花信风并不是分布在二十四节气里 , 并非一个节气对应一个花信风 , 而是指春天的八个节气里 , 每个节气有三个花信风 。 比如从小寒开始是梅花山茶和水仙 , 大寒是瑞香兰花和山矾 , 立春是迎春、樱桃和望春 , 雨水是菜花、杏花、李花等等 , 这里名字不一一列举 , 一直到谷雨 。
- 青铜器|黄铜和红铜有什么区别?古代青铜器属于什么?一口气搞懂铜的分类
- |揭秘上巳节:它是古代情人节吗?为何祭祀高禖?
- |《廖江竹枝词》长卷在南宁市展出 重现古代“壮族三月三”歌圩盛况
- 节日|今天,古代情人节?
- |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人敢造假?看上面这行字,就明白了
- |梨花记:你若清雅,终不失人生之美
- |瞰中国·春回大地|河南:千亩梨花飞雪流香
- 节日|揭秘上巳节:它是古代情人节吗?为何祭祀高禖?
- 梨花|最闪亮的坐标|千秋念
- 周於芳|风起清明,让我们用“云祭扫”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