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南先生说少年杨绛“仙童好静”,民国才女如何养成?原因有二

文|颜小二述哲文
“安得遨游此 , 翛然自脱俗”是民国时期才女杨绛在才情初露时 , 写在《斋居书怀》中的一句话 , 这句话表达了她追求淡泊、宁静生活的愿望 , 大概意思就是 , 人人为利所扰的时代 , 我于此处淡薄、自然、而宁静 。
为何杨绛能养成这样淡泊宁静的品质?或者换种说法 , 民国才女是如何养成的?在颜小二看来 , 一来与她父亲的教育有关 , 二来也与她爱看书的习惯有关 。 从中 , 我们也能获得一些启发 , 即“书中自有颜如玉”确实是不假的 , 而家人耳濡目染的影响 , 对年轻一代性格养成也确实至关重要 。
|孙伯南先生说少年杨绛“仙童好静”,民国才女如何养成?原因有二
本文图片

1、“安得遨游此 , 翛然自脱俗” , 才女的才情初露
杨绛出生于1911年 , 家庭富裕 , 幼时较为奔波 , 才2岁的年纪 , 就和父母一起迁居到杭州 , 8岁的时候 , 又和自己的姐姐一起去上海求学 。
后来 , 杨绛考取了苏州的振华女校 , 学校的一草一木、四季芳菲 , 让杨绛多年以后 , 依旧无比怀念 , 而她在读书时写的一首诗 , 已然初显她与众不同的才气 , 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斋居书怀》 , 其中几句是这样的:
世人皆为利 , 扰扰如逐鹿 。 安得遨游此 , 翛然自脱俗 。
那时的杨绛 , 没有年轻人的争强好胜 , 反而处处显露出不同于常人的安静与淡薄 , 她能观察到身边人对名利的追逐与渴望 , 也能看到被名利所困而上下奔走却不自知之人的悲哀 , 于此 , 面对对利益趋之若鹜的世人 , 她有感而发 , 感慨自己能够寻得安静地方 , 修身养性 。
【|孙伯南先生说少年杨绛“仙童好静”,民国才女如何养成?原因有二】对于杨绛的这句诗 , 当时的孙伯南先生批语:“仙童好静” 。
短短四个字 , 就已然点出了杨绛的特点 , 好静、有才 , 而这句诗可以说也是杨绛才女才情初露的时候 。 如此 , 她在后来的时光 , 于合适的年纪可以与钱钟书相识相知相爱 , 也能够理解了:两位有才有德的人惺惺相惜 , 这个世上所谓美事 , 大概不过如此了吧 。
|孙伯南先生说少年杨绛“仙童好静”,民国才女如何养成?原因有二
本文图片

2、杨绛的才 , 与她父亲的言传身教有关
为何杨绛小小年纪 , 就能如此才情外露?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是 , 她父亲的言传身教 , 大抵占据了重要位置 。
|孙伯南先生说少年杨绛“仙童好静”,民国才女如何养成?原因有二
本文图片

有这么一个故事 , 说是杨绛的父亲在苏州谋生 , 而在上海读书的杨绛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 , 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 。 有一次礼拜 , 杨绛的父亲带着杨绛三姐妹去友人家拜访 , 由于杨绛父亲的朋友家里装修得十分豪华富丽 , 让三姐妹印象非常深刻 , 于此 , 到了家里 , 三姐妹还在互相议论着父亲朋友家里的奢华摆设 。
这个时候 , 杨绛的父亲则教育三姐妹说:“生活程度不能够太高” 。
杨绛的父亲在“价值观”上 , 很早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 , 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
由此 , 我们不难看出 , 杨绛的父亲很注重孩子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对于名利物欲这方面 , 是趋于淡化的 , 同时杨绛父亲的淡薄的性格 , 无疑也是杨绛“仙童好静”性格养成的主要原因 。
|孙伯南先生说少年杨绛“仙童好静”,民国才女如何养成?原因有二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