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夏礼,吾能言之”“禘自既灌而往者”二则详解

|再读《论语》|“夏礼,吾能言之”“禘自既灌而往者”二则详解
本文图片

关注我们




3.9子曰:“夏礼 , 吾能言之 , 杞不足征也;殷礼 , 吾能言之 , 宋不足征也 。 文献不足故也 。 足 , 则吾能征之矣 。 ”
|再读《论语》|“夏礼,吾能言之”“禘自既灌而往者”二则详解
本文图片

●“杞不足征也” , “宋不足征也” , “征” , 证明、验证 。 《集注》:“杞 , 夏之后 。 宋 , 殷之后 。 征 , 证也 。 ”“言二代之礼 , 我能言之 , 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 , 以其文献不足故也 。 ”
“文献” , 和现代的意义不一样 , 这里的“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典籍和当时的贤者两部分内容 。 《集解》:“郑曰:‘献 , 犹贤也 。 ’”《集注》:“文 , 典籍也;献 , 贤也 。 ”
刘宝楠《正义》:“据《汉志》 , 是夫子此言因修《春秋》而发 。 ”认为这是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发的感慨 , 程树德赞成 , 认为“虽别解 , 实正论也”(《集释》按语) 。
●译文:
孔子说:“夏代的礼 , 我能说出它 , 但杞国不足以为证;殷代的礼 , 我能说出它 , 但宋国不足以为证 。 这是由于他们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 。 若有足够的文件和贤者 , 我就可以引以为证了 。 ”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 , 吾不欲观之矣 。 ”
●“禘自既灌而往者” , “禘” , 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 , 天子才能举行 。 “灌” , 本作“祼” , 祭祀的程序之一 。 古代祭祀 , 用活人代受祭者 , 叫作“尸” , 一般用童男童女 。 第一次献酒给尸 , 使之闻到“郁鬯”(一种配合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 , 叫作“祼” 。
《尔雅》:“禘 , 大祭也 。 ”
《集注》:“赵伯循曰:‘禘 , 王者之大祭也 。 王者既立始祖之庙 , 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 , 祀之于始祖之庙 , 而以始祖配之也 。 ……灌者 , 方祭之始 , 用郁鬯之酒灌地 , 以降神也 。 ”(《集注》释“灌”不够准确 , 前人多有批驳 , 如王夫之《四书稗疏》等 , 不赘)
这样重大的礼仪 , 孔子为什么不想看呢?一种观点认为:禘祭是王者才能举行的大祭 , 当年周成王因为周公旦立了大功 , 特许他举行禘祭 。 此后鲁国国君都袭此惯例 , 属于“僭用” , 属于“非礼” , 所以孔子不欲观之 。
《集注》:“赵伯循曰:‘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 , 赐鲁重祭 。 故得禘于周公之庙 , 以文王为所出之帝 , 而周公配之 , 然非礼矣 。 灌者 , 方祭之始 , 用郁鬯之酒灌地 , 以降神也 。 鲁之君臣 , 当此之时 , 诚意未散 , 犹有可观 , 自此以后 , 则浸以懈怠而无足观矣 。 盖鲁祭非礼 , 孔子本不欲观 , 至此而失礼之中又失礼焉 , 故发此叹也 。 ’”
本就“非礼” , 再加上鲁国君臣 , 在“灌”之后 , 就逐渐懈怠了 , 孔子就更不想看了 。
也有说只是因为懈怠 。 清末王闿运《论语训》:“此讥助祭诸臣之怠慢也 。 ”
●译文:
【|再读《论语》|“夏礼,吾能言之”“禘自既灌而往者”二则详解】孔子说:“禘祭 , 从第一次献酒以后 , 我就不想再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