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在古代 , 寒食节 , 才是最重要承载祭祀先祖活动的节气 。
很多人寒食节前或者寒食节奔往家乡祖坟祭扫 , 如同当代的清明 。
本文图片
“广武城边逢暮春 , 汶阳归客泪沾巾 。
落花寂寂啼山鸟 , 杨柳青青渡水人 。 ” 盛唐 · 王维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726年)
25岁的王维其实在京城一直发展得不错 , 他老家山西运城 , 15岁 , 就以天才音乐少年 , 在长安出道 , 深受皇室贵族的喜欢 。 有说他20岁就考中进士状元 , 有的说是30岁 。 不管是那个时间点 , 王维在这十年 , 表面看还算春风得意 , 因为他是皇室成员的座上宾 , 很多重大的音乐宴会 , 都会请他 。
但是王维可能并不像他表面那么开朗 。 从15岁进京 , 他就内心颇不适应 , 17岁就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京城里人际复杂 , 王维唯一的应对就是沉醉在专业的音乐里 , 打造和维护人设 , 反正他是靠才华吃饭 , 大约也没有多少人在乎他内心 , 或者他自己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
但是这首写在寒食节回乡路上的诗 , 暴露了他的压抑 。
他是回乡扫墓的 。 看到了山西广武城的城墙 , 他忽然忍不住落下泪水来 。
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又或者他本来就不适合长安 。
我个人觉得王维15岁上京城 , 可能是家族或者家庭的期望 , 觉得不能埋没这个孩子 , 但是王维那种通透的早熟 , 恰恰不是因为他对仕途有着热望 , 而是不意之间 , 被命运推上了长安的舞台 , 而他自带星光 。
敏感的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不合适 , 但是作为重量级的音乐人才 , 和皇室多有交集 , 无法抽身 , 所以他选择明哲保身 , 最终以财力买到了长安郊区的辋川 , 干脆一头埋在那里隐居 , 这是他四十多岁之后 , 才有的财力 。
而现在 , 25岁的他背离长安 , 奔赴回乡的路上 , 心中那种漂泊感 , 终于在路上得到一定的释放 。
他喜欢这里空旷明丽的深山 , 落花寂寂 , 山鸟婉转 , 杨柳青青 。
这是他从来就不肯远离的故乡 。
多年以后 , 王维的辋川 , 实际上是复制了这种类似家乡的宁静 ,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萼 , 深涧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
寒食节清明节祖先的坟墓 , 实际给了游子一种精神上的家园感 。 寒食清明回乡 , 是中国人朴素的乡愿 , 虽然很多时候 , 人们跟王维一样 , 各种原因 , 家乡已经没有他的立身地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唐 · 韩翃《寒食》
实际古人写寒食的诗颇多感慨悲怀 。 按道理 , 最美的寒食节的诗 , 也应该是带着这种悲怀的 。 但是恰恰相反 , 流传下来 , 最著名的寒食诗 , 是这样一首轻灵如梦 , 却又大气明丽的诗 。
长安城里 , 也在过寒食节 , 此时大约空城一半 , 因为很多人都出城去了 , 留在京城的是贵族 , 门第森严 。
实际这天的长安 , 风物晴和 , 但是相对寂寞 。
寂寞也有好处 , 没有烟火 , 绝少人声 , 而长安不缺的就是柳树 , 韩愈的早春诗里说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此时已经不是初春 , 是最茂盛的晚春之初 , 是杨柳飞花的季节 。
春风浩荡 , 吹动满城柳絮 , 它们在晴光里飞舞 , 像春雪一样遍布大街小巷 。 一座寂静的城市 , 充斥着海量的洁白的柳花 , 它们自在飞舞 。
留守在家中的人 , 卷起窗帘 , 或者登高远望 , 可以看到那紫微宫墙边成行的柳树 , 在春风里摇曳 , 吹出的团团花雪 。
- 清明节|我们的节日|听见·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 死亡|特级教师袁卫星给学生的信:清明节,我们祭扫什么?
- |清明节到来之际,广州500架无人机公益表演,倡导“云上寄哀思”
- 英烈|清明节,MV《十八岁的你》敬献英烈
- 清明节|【我家门前有条河】清明踏青,不负明媚好时光!
- 姜夔|姜夔为何在寒食节前思绪万千?这首词告诉你答案
- 清明|清明习俗知多少
- |清明节特刊《人间永忆》丨薛岩忆张铁民先生
- 唐·李白|《唐诗排行榜》前10,第10名才是李白?你怎么看?
- |外国网友关于中国清明节的提问,这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