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清明节唐诗七首赏读:春城无处不飞花,春色不关泉下人( 三 )


李商隐有一句最美的诗“斜倚栏杆吹柳絮 , 日高深院断无人 。 ”
寒食节这天 , 肯定不是断无人 , 只是烟火气少 , 人声静默 , 只这白天是柳花的世界 , 清明华美 。 让一向喧嚣的长安 , 像按了暂停键一样 , 回到自然的怀抱 , 也产生超自然的美 。
正是因为街道少行人 , 或者巨量的行人 , 扫墓着 , 还没有返城 。
所以一队人马 , 在视线下 , 格外引人注目 。 那是从宫廷出来 , 穿着锦衣的马队 , 他们走在柳絮城中 , 到达豪门贵族 , 那托盘礼盒中 , 装的是蜡烛 。 这是皇帝体恤重要的贵族臣子 , 准许在寒食节的黄昏 , 开始燃火 , 且亲赐蜡烛 。 而普通人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 因为必须在寒食节两日后的清明节 , 才能生火燃烟 。
这首诗 , 典雅轻灵 , 如同延伸的宫廷画卷 。
因“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季节之美 , 因“轻烟散入五侯家” , 写出了皇家和贵族的气派 , 成为很多人缅怀盛唐的必看诗作 。
三月飞花 , 典故就是从这首诗来 。 明丽轻灵 。 有人说 , 这是寒食最美的诗 。
但是同样有人反对 , 因为还有一首 。
“二月江南花满枝 , 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 , 不独明朝为子推 。 ”盛唐 · 孟云卿《寒食 》
寒食节和清明节往往在农历的三月初 , 因为古代历书是阴阳合历 , 偶尔寒食也会落在农历二月底 。
二月的江南 , 繁花满枝头 , 我在他乡过着寒食节 , 不能回乡 , 心中悲凉 。
贫困的家庭今天没有烟火 , 也往往没有烟火 , 却不是因为特地要纪念介子推 。
一看这首诗 , 就明白了 。
这是因为穷 , 别人不点灯火 , 是纪念 , 他是穷到连烟火都点不起 。
而且孟云卿是盛唐时期的人 , 他何以处在这样的境地 , 说出这样悲凉的话来?
孟云卿 , 山东人 , 安史之乱那年 , 他30岁 , 春天考中进士 , 冬天就遭遇了安史之乱 。 他没有跟随唐玄宗 , 而是和杜甫一样跟随肃宗 , 见证了安史之乱的动乱和被兵火劫掠后的国家 。
40多岁后 , 他被派往南海做官 , 但是原因不详 。 通常这样的地方 , 要么是贬谪 , 要么是有重要的任务 。 南海应该是指得福建广东一带 。
这首诗 , 写出了他乡困窘 。 是他的困窘 , 还是地方百姓的困窘呢?
我想 , 都有 。 毕竟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破坏力巨大 , 那么边远地区的百姓 , 曾经受惠于盛唐便利的交通 , 生活得到改善 , 此时肯定又返贫 。
而经历过战火的他 , 本人也相当廉洁 。
他这首诗和韩翃《寒食》对照看 , 这才是最清醒最刻骨的寒食 。 兴百姓苦 , 亡百姓苦 。
“拜扫无过骨肉亲 , 一年唯此两三辰 。
冢头莫种有花树 , 春色不关泉下人 。 ”唐 · 熊孺登《寒食野望 》
这是寒食节的祭祀 , 其实现在来看 , 写的也是清明节 。
不过古人的祭祀扫墓是重在寒食节 。
站在祖先的坟前 , 慎终追远 , 也必然对生死有所感怀 。
你看你看 , 拜祭打扫 , 每家的坟头 , 都是自己的子孙 , 也只有自己的子孙才会如此虔诚 。
但是就是如此 , 一年来到这个地方 , 也不过是两三个时辰 。
那坟头不要种有花的树啊 , 那树开花再美 , 那埋在土里的亡人 , 也再也看不到 。
这首诗有着分明的生死之感 , 和陶渊明的挽歌词一脉相承 。
对于唐朝人 , 尤其有文化的人来讲 , 肯定不会笃信死后轮回或者永生 。 或者有 , 但是现实的是 , 死亡是巨大的鸿沟 , 隔绝人生 。
但凡是躺在这里的人们 , 世上的一切已经和他们无关了 。 这点和陶渊明的思乡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