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太庙广场雕龙柱础受损,建一个杭州文史图书馆,如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约评论员 戎国强
|时评|太庙广场雕龙柱础受损,建一个杭州文史图书馆,如何?
本文图片

这是读了小时新闻的两篇报道后冒出来的一个念头 。
其中一篇报道是市民刘先生感叹 , 《忧伤啊 , 太庙柱墩已经面目全非》在网上引发关注 。 采访人员赶到杭州太庙广场(南宋太庙遗址公园) , 发现这个雕龙柱础跟十年前相比 , 确实明显受损 。 采访人员还看到一些小孩越过护栏在柱础上玩耍踩踏 。 天长日久 , 自然会磨损雕刻 , 损坏柱础 。 采访人员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了解到 , 这块柱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从别处挖掘出来 , 因体量较大 , 无处展陈 , 才运到太庙广场来的 。
文物或古物的保护 , 硬件设施是一个方面 , 众人的爱护文物的意识也很重要 。 一位身穿红衣的阿姨告诉采访人员 , 这里以前是有块牌子的 , 简单介绍柱础的情况 , 现在没有了 , 一般人也不太清楚它的历史 。 看来 , 两方面都有完善、提升的空间 。
另一篇报道 , 是4月3日《钱江晚报》上整整三个版面的文章《江南的人世间》 , 是杭州文史学者仲向平先生回忆他的父亲 , 其中说到 , 仲先生小时候 , 他的父亲就很爱读《全国文史资料选辑》 , 从中寻找与自己从军征战经历有关的内容 。 仲先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文史资料发生兴趣的——如果杭州有一个专门的文史图书馆 , 其中设立收藏杭州文史图书资料专室、专柜 , 传播文史知识 , 普及文史意识 , 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
杭州市民对杭州历史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 , 杭州也有不少像仲向平先生那样致力于挖掘、记录杭州史实的专家学者 , 杭州的一些作家对此也有贡献 , 杭州出版社也出了不少此类图书 。 如果有一个类似文史图书馆这样的平台 , 应该非常有利于人们传播、交流文史知识 , 更重要的是由文史知识上升为历史意识 。
本人有一个“偏见”:有兴趣了解历史的人 , 有历史意识的人 , 不仅是有知识的人 , 还往往是心中有爱的人 , 不太容易做出焚琴煮鹤、佛头着粪这样的事情来 。 在一个没有文史知识也没有文史意识的人看来 , 太庙广场的雕龙柱础就是一个“古董” , 所见也无非是好看不好看 , 不会想到它携带着历史信息 , 是历史的注脚、见证 。
如果一个城市的市民普遍具有文物意识、历史意识 , 那么这个城市就具有了令人尊敬的底蕴、底气;具有了这样的底蕴 , 太庙广场雕龙柱础受损这样的事情应该会大大减少 。 如果在太庙柱础上爬上爬下的孩子成为文史图书馆的读者 , 他长大后会教育自己孩子不要干自己曾经干过的事 。
【|时评|太庙广场雕龙柱础受损,建一个杭州文史图书馆,如何?】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 , 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