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感知自然节气,抵抗生活异化( 二 )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主要是对于黄河流域地理观的概括 , 对于非黄河流域的意义何在?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 一方面是认识它的整体性 , 看它反映出的天地大的变化 , 看它所反映出的时间系统 , 它是有普遍性的;另外一方面 , 对于具体的物候现象来说 , 它确实是有地域性差异的 , 比如岭南地区桃花开的时节肯定与我们北方惊蛰的“桃始华”的时间不一样 , 对比其中的差异或许也是理解和认识节气的一种方法 。
澎湃新闻:在二十四节气诞生的黄河流域 , 这个历法是否还有指导性与实用性?以及不知道你是否有农耕生活的体验 , 是否有观察万物而得到关于农耕生活的启迪的具体的瞬间?
徐立京:当然有 , 二十四节气首先是一种科学 , 它是对宇宙天地变化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总结 , 它首先来源于农耕文明 , 并指导农业实践 。 到现在 , 它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还在充分地体现着 。 虽然现代农业生产因为科技的原因有时候也可以脱离季节的限制 , 但很大的程度上 , 农业和天时还是密切相关的 。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 ,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采访报道农村 , 我对乡村有很深厚的感情 , 关于时令的启迪性瞬间 , 真的是时时刻刻都存在 。
澎湃新闻:但是在当代城市生活中 , 指导农耕的二十四节气发挥的作用更小 , 甚至很多上班族 , 出门就进入地铁 , 在终年需要开灯的办公室工作到天黑 , 甚至一周的时间都不怎么见光 , 这种当代生活与工作秩序中 , 二十四节气是否仍有应用的余地?以及是否能在某种程度上抵抗这种“异化”?
徐立京:你所描绘的当代城市生活的情景 , 确实现在很普遍 。 但我倒是觉得 , 越是这样一种有些“不见天日”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 二十四节气应用的余地才大 , 它也才更显得有意义 。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自然 , 是祖先对于天地的观察总结 , 里面有自然运行的规律 , 也有自然之中的生命体的规律和存在状态 ,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生命该怎么按照天地之道去生产、生活 。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 , 比如惊蛰三候的“鹰化为鸠”的物候总结 , 阐明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哲学概念:应气之变 。 天地之气的变化 , 演变出四季的更迭 , 也生发出万物之变 。
为什么我们现代的人容易焦虑 , 抑郁 ,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脱离了自然 , 也脱离了自然中的一种智慧 , 我们可以通过节气唤醒自己内心生命本真的状态来抵抗异化 。
【徐立|《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感知自然节气,抵抗生活异化】徐立|《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感知自然节气,抵抗生活异化
文章图片

清明一候
二十四节气的世界性可以在多方面显现
澎湃新闻:近些年 , 二十四节气的“坐标”中正逐渐地显示出一种世界性 , 不管是在2016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还是在冬奥会上被作为一种中国形象的展示 。 这让我想到一位作者写到 , 美国的设计本来是地方性设计 , 但是却成为一种普世的设计 , 比如一切消费品、建筑等 , 那二十四节气这种中国的“地方性设计”可以为世界提供什么?
徐立京:二十四节气的世界性可以在多方面显现 。 作为气象学 , 它是积累了几千年形成大数据 , 它相当于是平均气候的总结 。 我们可以对照它发现气候变化 , 发现体现在生灵上又有怎样的变化 。
另外 , 它还是很重要的具有世界性的宇宙观 , 我们以它来代表中国人对于天体四时变化的认知 。 我们的古人选取的物候现象 , 有知名不知名的植物、动物 , 有非常强悍的鹰 , 也有非常弱小的蚯蚓 , 在古人眼中 , 万物平等 , 且天人合一 。 这是具有全球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