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文科生,卷在考研潮里( 二 )


决定考研跨考法学 , 是因为感兴趣 。 我清楚自己的水平 。 确定专业后 , 我就极力避开竞争最激烈的学校 。 为此我层层筛选 , 把全国所有985、211共 90多所学校列了一个表单 , 挨个研究学校的初试科目、复试科目 , 这个学校历年有没有人在网上说他学历歧视或者黑幕 , 选出一批学校 。 再按照选出学校初试科目的难度、报录比 , 剔除了那些初试出题灵活 , 需要发散性思维、独到见解的 , 最终选出了四所学校 。 我第一次考研填志愿 , 填的是我认为四所中最优的选择同济大学 。
刚开始考研的人 , 可能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吧 , 那会儿我也比较自信 。 去年是最后一年允许跨考生参加法考 , 之后法考 , 都需要法本专业的学生 。 我还准备一并通过10月份的法考 。
至于初试 , 我觉得就是把专业课给背下来嘛:医学生期末8、9本书一起考 , 本本都那么厚 , 期末真的跟玩命一样在背书 , 我们学校还有期末准备考试准备进ICU的那种 。
7月 , 我正式开始备考 。 白天 , 跟着B站上的免费课听专业课、练题 , 晚上学英语 。 跨考 , 专业课基本是从零开始 , 我对着教材跟着老师听课、做题 , 就花了2个月 。 后期我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 10月25日 , 法考成绩出来 , 没过 , 我觉得 , 这样同济上岸也难 , 当时我不想二战 , 再这么努力一年太累 , 我只想上岸 。
那天是改志愿的最后一天 , 我把志愿换成东北大学 。 当时想得很简单 , 东北大学是一所相对冷门的985 , 初试专业课只考3门 , 我能冲一冲 。 不过现在想想 , 可能我认为的冷门院校 , 也被别人盯上了 。
最后两个月 , 除了吃饭和睡觉 , 我一天近12个小时待在付费自习室 。 当时在北方 , 我觉得寒冷有助于清醒 , 就每天站在自习室的阳台冬天背书 , 裹着两件羽绒服 。
其实能上岸的话 , 我不想再来一年 。 现在考研人太多 , 又太努力了 。 我备考时 , 自习室里几乎坐满了二战的人 , 他们的基础比一战的好很多 , 但还是早上六七点起床 , 晚上十一点多回去 。
但今年 , 如果结果不如意 , 我估计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了 。
考研三年 , 离梦想越来越远
jojo   跨考新传学硕  三战失利 现待业
出分那天 , 看到380分的成绩 , 我还很开心 , 觉得成绩还蛮高的 。 隔了几天 , 我看到考研群大家在统计排名 , 我的名次从20多下滑到40多 , 我意识到我可能进不了复试 。 但不知道为什么 , 那时我的心态很平和 。 接下来一个月 , 我继续去自习室准备复试 。 3月11日 , 看到群里有人在说厦大专硕的复试线是386分时 , 我正在和研友线上模拟复试面试 。 已经确定无法进入复试 , 但我还是坚持把模拟面试进行完 。 那晚 , 我独自在自习室待到凌晨 , 难过似乎也是后知后觉的:为什么没有上岸的又是我?三战考研 , 我以为这次一定是我上岸了 , 结果还不是我 。
2019年 , 我大四 , 第一次报考中传新闻学院的数字新闻传播专业 。 高二时 , 家中一位做记者的姐姐 , 常和我分享她采访的经历和收获 , 我觉得很有趣 , 萌发了想做记者的念头 。 考大学时 , 我第一志愿就是新闻 , 不过滑档了 。 后来考研 , 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传专业 。
如今想来 , 第一年考研的时光最纯粹 。 我和学校里三个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结伴 , 每日去图书馆自习至熄灯 。 有次10点钟闭馆了我们还没走 , 管理员将图书馆的灯关掉 , 自己走掉了 。 我和研友淡定地站在黑灯瞎火中 , 又讨论了十几分钟专业习题才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