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文科生,卷在考研潮里( 五 )


出分之后 , 我赶紧来北京找工作了 。 3月25号我到北京 , 投了两家媒体 , 面试后没过几天 , 突然被告知当时来的高铁上有同乘人员确诊 , 现在还在酒店隔离中 。
有时想想还挺后悔的 , 当时毕业时考公务员就好了 。
疫情前上岸易 , 疫情后就业难
小金 中文专业 2019年上岸 求职中
大四那年 , 我整个重心都在考研上 。 前三年的本科学习中 , 我发现自己喜欢中文系的学科知识 , 但本科阶段大班制 , 对我来说 , 只有读研 , 才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学理知识、参与学术研究 。
出分时 , 我考了370左右 , 但暨南大学380进面试 , 我差了五六分 。 文学复试线这几年一直挺高 , 早在疫情前 , 文学分数线就已经居高不下了 , 重点高校都得在380、390才能进面试 。 没进复试 , 我开始考虑调剂 , 于是后来我去了中部的一所211大学读研 , 学习文化产业与民俗 。
但3年研究生生涯 , 很难说我在感兴趣的学术领域 , 有什么深入的探索 。 做研究过程中遇到很多现实阻力 , 涉及到跟祭祀、神的崇拜相关的民间信俗研究时 , 写论文很难发出去;发论文时 , 没有导师的帮助很难上核心期刊;此外做田野调查需要经费 , 但当时经费也捉襟见肘 。
参加秋招之后 , 研究生学历的作用显现出来 。 去年9月秋招季 , 我开始海投简历找工作 , 投了知名的媒体 , 还有广州及附近城市的国企、教师编三类二十几份工作 , 多数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 , 不会说限定研究生 。 但在真正去面试的时候 , 才发现竞争对手里研究生居多 。
投教师编时 , 只要是大城市的中学 , 一定是研究生优先 。 投企业的时候 , 我进面试群一看 , 10个人里9个硕士 , 跟我竞争的也基本都是硕士 。 每个企业都有建面试群 , 到最后一轮面试时 , 我发现已经没有本科生了 , 且都是双一流、海外院校硕士 。 我去一家媒体面试 , 最后一轮时 , 跟我同时段面试的人 , 基本都是以武大、华科、复旦的硕士为主 。
而在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就业 , 进某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大型文化机构 , 除非能力非常强 , 几乎默认是要有研究生学历 。
尽管我们都认为学历和能力关系不大 , 但硕士文凭的毕业生正在挤兑本科生的就业岗位 , 于是导致更多人为了找工作 , 去读研 , 再反过来挤兑本科生 。 这就变成了死循环 。 从前某个岗位本科完全够用 , 现在变成了都要研究生 。 我当时投广州某大型国企总部的职能岗 , 即使是做宣传、文秘等文书工作 , 它也直接写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后来 , 投递简历时 , 我有意识地去找只要研究生的岗位 , 充分发挥出我学历的优势 , 这样就不需要和本科生竞争 。
硕士学历确实给了我一些底气 , 让我递简历时的手也更稳一些 , 当然 , 学历的门槛性固然越发明显 , 但至少对于我来说 , 真正进入到面试环节并最终拿到offer , 其实更多还是过去参与的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带来的较为充足的能力实证 。
但也不一定能找到绝对理想的工作 。 对于我们疫情前毕业的这一届 , 如果我们在19年毕业就去就业 , 找工作甚至可能更容易 ,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 , 19年毕业之后 , 考到某些省份的选调生公务员 , 或者考上教师编 , 拿到一些不错的offer 。
疫情之后 , 很多岗位缩水 , 就业招聘门槛大幅提高 。 为了一个岗位大家挤破了头 。 我有投南方电网 , 报了广州供电局 , 两轮面试过后去笔试的时候 , 在武汉的一个酒店大厅 , 我瞄了一眼编号 , 至少有八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