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动物|我们与“食人动物”有过精神联系,只不过越来越弱( 二 )


尽管有这些反对意见,我还是不愿从字典中抹去“食人动物”一词 。无论煽动恐惧与否,性别歧视与否,这个词在语言体系中自有其价值 。“食人动物”,简单粗暴,冷酷无情,没有其他中性词语能更准确地表达同样的含义 。这个词值得保存,因为它标识并纪念着一种人类的基本体验—在少数情况下,人类的一员降格为可食用的肉类 。这个词提醒我们,在力量与荣耀的食物链中,在千万年间的过往中,人类曾居于何处:我们并不总是毫无疑问地位于顶端 。
这些食人动物是什么动物?广义的食人动物既包括大型的独居食肉动物,也有体型较小的群居食肉动物 。小型食肉动物包括鬣狗、胡狼、狼、野狗、食人鱼(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兽类和鱼类),它们成群结队,有时会袭击人类 。不过这些动物并不是我关注的对象 。我需要你思忖的是一种特殊关系的心理、神话和精神层面(以及生态含义):一只危险的食肉动物和一名人类受害者之间的捕食者—猎物对决 。我相信,在人类认识自身在自然之位置的过程中,这种关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人类对猛兽的记忆逐渐消退
食人动物|我们与“食人动物”有过精神联系,只不过越来越弱
文章图片
电影《动物园看守》(Zookeeper 2011)剧照 。
那些人类会被吃掉的时代和景象正在消失 。在群体的生存斗争中,顶级捕食者面临特殊的困难,只得以低密度的种群存在 。饥饿又凶残的食肉动物不得不彼此隔离,因此每个种群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方能维持 。每只个体不得不维持高能量的输入,尤其是兽类,爬行动物和鲨鱼的能量消耗则稍小一些 。
在过去数世纪里,它们中有许多已经消失了—巴巴里狮、阿特拉斯熊、爪哇虎、加利福尼亚灰熊,等等 。还有许多其他种群、亚种或者整个物种,正处于危险之中 。食肉动物英俊、吓人而又充满魅力,因此广受欢迎,作为动物园吸引人的景点长期存在 。但这并不一样 。当它们在野外消失时,它们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消失了 。尽管它们的DNA仍然可能得以保存,在笼子里或试管中无意识地活动着,但作为完整生态系统中具有功能的成员生存下来,却是全然不同的 。
食人动物|我们与“食人动物”有过精神联系,只不过越来越弱
文章图片
纪录片《动物本色》(Animal Season 2021)画面 。
顶级捕食者濒临灭绝 。它们已经被边缘化了,数量下降,失去栖息地,丧失遗传活力,局限于面积狭小的“庇护所”,局部灭绝此起彼伏 。这种趋势的另一面是,它们正变得与“智人”脱节,我们正变得与它们毫无关联 。纵观我们的历史,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历史,在过去几万年、几十万年,乃至两百万年间,我们一直容忍危险而麻烦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并在我们的情感世界中为它们赋予了角色 。
但时至今日,人类自身的数量、力量和唯我独尊,已经把我们带到了无法接受和容忍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的境况 。可想而知,到21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左右的峰值 。到那时,顶级捕食者将不复存在,即使还有个体存活,也不过是在铁丝围栏、高强度玻璃和钢筋后面苟延残喘 。在那之后,动物园中的猛兽将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驯服,越来越远离现实 。
人们对猛兽的记忆将逐渐消退,再也难以想象它们曾经是骄傲的、危险的、不可预测的、分布广泛的、国王一般的存在,再也难以想象它们曾经在人类使用的森林、河流、河口和海洋中自由地游荡过 。成年人,除了少数顽固的灵魂,都会认为它们的缺席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曾经有过逍遥自在的狮子,他们将备感震惊和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