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黄道周的“傲骨笔法”根源何在?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字幼玄,号石斋 。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天启二年 (1622)中进士,历任崇祯朝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隆武朝内阁首辅等职,后募兵抗清,被俘不屈,于隆武二年(1646)就义于南京 。乾隆四十一年(1776)谕文以其品行称“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荩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谕文》);道光五年(1825)清廷将黄道周请入孔庙从祀 。
黄道周|黄道周的“傲骨笔法”根源何在?
文章图片
黄道周是明末大儒,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书法家,时人徐霞客盘数天下名流时,称“至人唯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这里所称道的主要包括黄道周的字画、文章、人品与学问 。
作为一代大儒,黄道周的人品学问确实堪称古今海宇之少有,所谓学问直追周孔,即指黄道周以六经救世,重拾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特别是其学术生涯的后期,兼容并跨越汉宋,回归六经,直追周孔 。以其礼学为例,“整个明代的《礼记》学,可以称道者唯有黄道周的《礼记》五解”;而黄道周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在明末时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明末著名文人如张溥、吴伟业、吴应箕皆曾问业于黄道周,陈子龙、夏允彝、艾南英、钱澄之等则为其门生弟子”,应该说徐霞客称赞黄道周的文章为整个明代第一,此虽非定论,但不是没有根据 。而在书画艺术方面,徐霞客的评价则是将范围缩到了最小,认为是朝上翰林之最,这一点可能受到古代知识分子对学问的观念的影响,因为黄道周也自称“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 。
黄道周|黄道周的“傲骨笔法”根源何在?
文章图片
不过从总体上看,当下学界对黄道周的研究,占据最大分量的却不是在其文章、人品或学问方面,而是黄道周的书法 。关于黄道周的书法研究,学界已形成一定规模,涉及黄道周的行草书、草书、楷书、隶书以及书学思想等,并且近五年接连产生七八篇关于黄道周书法研究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可以说学界对黄道周书法的研究蔚为大观 。
但是,在现有的黄道周书法的研究当中,唯独缺乏对黄道周章草的专门探讨 。事实上,黄道周章草同样极具艺术价值,并且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所以本文正是以此作为切入点,对黄道周章草书法的作品现存状况、取法与来源、风格与特色、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等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
|一|
黄道周章草作品的现存状况
学界之所以尚未有对黄道周章草专门的研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黄道周章草书法自身的问题 。
在黄道周众多书法作品当中,纯粹意义上的章草作品极少 。侯真平先生所考证的黄道周书法作品中,厘定出行草、行书、草书、楷书、小楷、行楷、隶书、隶楷、行草等,唯独没有章草书法,说明了黄道周章草作品的稀少 。由于作品本身数量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界对黄道周章草研究的不足 。
但是,我们说黄道周章草作品稀少,并不是说黄道周没有章草书法 。黄道周自身对章草书法的创作是持有深刻认识与见解的,他在《书品论》中说道:“楷法初带八分,以章草《急就》中端的者为准 。《曹孝女碑》有一二处似《急就》,只此通于古今,徐或远于同文耳”,“草书以欧阳询初集右军《千文》为第一,怀素最下 。章草晋魏以下无复佳者,张康、陆云所存不多 。时人唯有云间周思兼备臻妙旨,今久不可得 。吾乡谢光彝章草亦足名家,晋江黄大司马时亦为之,然多葛龚,不尽公手”,可以看出,黄道周并非不重视章草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