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除了其深刻的思想外 , 最被人称道的恐怕就是它的语言了 。 有人说《红楼梦》的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体系 , 次要人物的语言则力求性格化 , 的是确论 。 我们以四十回凤姐、鸳鸯捉弄刘姥姥的那幅“群笑图”为例 , 这一情节不足二百字 , 却刻画出八个人物的不同笑态:当刘姥姥站起身来 , 高声说“老刘 , 老刘 , 食量大似牛 ,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之后 , 她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 “众人先是发怔 , 后来一听 , 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 史湘云撑不住 ,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 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 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 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 , 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 , 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 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 只有凤姐鸳鸯二人还撑着不笑 。
这幅“群笑图”可谓精彩绝伦 , 语言简洁传神 , 富有立体感 。 当时在场的还有薛宝钗和贾迎春 , 但曹公却没有写她们俩的笑态 。 有人推测 , 宝钗端庄、迎春木讷 , 可能曹公没有更为合适的语言去写她俩的笑态 , 与其写出来不准确 , 倒不如不写 。 这也成为《红楼梦》研究中的一大悬案 。
【歧路|“群笑图”与“群哭图”】无独有偶 , 与《红楼梦》大约同时代的《歧路灯》 , 描写了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的故事 。 小说第十二回 , 在谭绍闻之父谭孝移亡故时写了一幅“群哭图”:“却说谭孝移大数已尽 , 一灵归天 。 王氏伏在床上 , 哭了个天昏地暗 。 端福儿就地打滚 , 号咷不止 。 赵大儿傍着主母哭 。 宋禄、蔡湘、邓祥在马房里哭 。 两个爨妇在厨下哭 。 阎楷在账房哭 。 德喜儿、双庆儿在院里哭 。 王中在楼外间 , 望着尸床哭 。 娄、孔二人不好进楼去 , 只在客厅闪屏后 , 望着楼门 , 泪如贯珠 。 ”用不到二百字 , 写出了十四人的哭 。 问题是 , 除了端福儿(谭绍闻)“就地打滚 , 号咷不止”多少体现出一个未成年且被母亲十分溺爱、不大懂事的孩童性格外 , 其他众人只是在不同地点哭 , 根本体现不出与他人不同的性格 。
有证据表明 , 李绿园在创作《歧路灯》时没有看过曹雪芹的《红楼梦》 , 曹公也没有看过《歧路灯》 , 他们各自创作 , 彼此没有受对方的影响 。 “群笑图”与“群哭图”两相比较 , 高下立判 , 真乃天壤之别 。 “群笑图”写出了八个人物不同的笑态 , 体现出每个人物不同的个性 , 那些描写绝对不能互换 。 比如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 就不能换到林黛玉身上 , 因为她们身份不同 , 性格也不同;而《歧路灯》中的“群哭图” , 根本没有写出人物个性 。
古人讲“炼字” , 从“群笑图”来看 , 《红楼梦》是十分讲究“炼字”的 。
- 何也|“白牡丹”
- |中国文明是一个“多数的文明”
-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550课:成语“见善如不及”中,“及”字何义?
- 金陵|“对这首诗,我就是要与它死杠到底!”,结果两首诗都流传了千古
- 疾病|疫情之下,一些“新职业”悄然兴起,可能有些奇怪,但收入很高
- 核潜艇|美国海军永远的伤痛,首次试潜就沉没的核潜艇“长尾鲨”号
- 山东|手造,“创”出山东文化新品牌
- |99%的人都看不懂,这位巴塘退休教师,爱上“天书”!
- |红楼梦:贾宝玉的人生隐喻,一个无法“兼美”的悲剧时代
- |预备警官以诗言志:“一身能擘两雕弧”是我追随的少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