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南池子美术馆新展登陆!三艺术家探讨中国传统中的“文与匠”( 二 )


登陆|南池子美术馆新展登陆!三艺术家探讨中国传统中的“文与匠”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的空间感受仿造中国古代园林的厅堂陈列 , 保留这座明清庭院中一楼正厅与院落的感受 , 例如传统空间中对条案、方桌、镇石、圈椅之间的关系 。 靠近庭院的窗户全部打开 , 让春光与和风洒入厅堂 , 自然与院落有了最恰当的结合 。 水池正中摆放一件现代数学运算得出的无限二分之一的雕塑 , 与池边传统的假山石 , 形成文石与科学之物的对比 。 正厅中 , 仿造传统的摆设布局 , 却被换上未来科技的“造物” , 有着“既不是这般 , 又不是那样”的感受 。 观众置于其间 , 穿越时空 , 来到一座由科学和工匠精神组成的现代桃花源 。
登陆|南池子美术馆新展登陆!三艺术家探讨中国传统中的“文与匠”
文章图片

展厅现场
艺术家赵赵的作品《绑在树干上的玉玦龙》 , 将观者的目光引向更遥远的历史 , 在器物的创造中投射的信仰 , “工匠”最初的产生 。 “玉玦龙”作为中国最早的动物胚胎的雏形 , 成为红山文化中对于自然力量和体魄的羡慕 , 也是原始先民的通灵之物和权力的象征 。 工匠文化也由此产生 , 它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最高生产力 , 原始农业发达的标志 。 或者说 , 从玉玦龙所创造的早期文化开始 , 技术和文明、权力之间的关系 , 便成为衡量一个时代的表征 。
登陆|南池子美术馆新展登陆!三艺术家探讨中国传统中的“文与匠”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不远处的几张春笋系列 , 又将目光引向古代文人之外的世界 。 与古代文人对竹子的审美和象征人格高尚、清雅脱俗的精神寄托不同 , 赵赵虽然沿用咏物言志的传统 , 却更为歌颂“竹笋”在破土而出时顽强的生命力 , 在泥土中孕育的力量 , 不确定的生长的可能性 。 一场春雨之后 , 三三两两的竹笋破土而出 , 它已在黑暗的严冬中等待许久 。 竹笋长得低矮粗壮 , 黑黝黝的身上挂满泥土 , 饱含着未知的力量 , 孕育着新生 。
登陆|南池子美术馆新展登陆!三艺术家探讨中国传统中的“文与匠”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春笋成为这个焕发着全新活力的二层空间中的开篇 , 人们穿越其间 , 看见春笋在暗夜中闪动的火焰 , 看见粉色的花朵 , 体悟那些等待着娇艳开放的姿态 。 三棵粉色的树 , 窗边的几张画作 , 交叠分布的柱廊 , 远处的天门 , 提供了一种移步换景的情形 。 在空间的阻隔和画作的显露之间 , 在视角的趋远和情形的临近之中 , 画与窗 , 树与柱的交汇 , 洞开的天门 , 形成一处生机勃勃的室内园林 。
登陆|南池子美术馆新展登陆!三艺术家探讨中国传统中的“文与匠”
文章图片

杨福东作品 《愚公移山》
艺术家杨福东的作品《愚公移山》 , 是一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影像作品 , 它源自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则神话传说 , 传说中愚公一家不畏艰难 , 坚持不懈 , 挖山不止 , 最终感动天帝将山挪走的故事 。 后世 , 国画大师徐悲鸿画过一张《愚公移山》成为抗战时期的经典作品 。 同一种精神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和现实中 , 有着不同的叙事结构和生动形象 。 杨福东借此故事 , 以黑白影像的美学风格 , 展开了对人性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的诗意反思 , 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古代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