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一次别离”的蝴蝶效应

人间万象 , 酸甜苦辣 , 从中能发现、甄别、提炼出引人思考的主题 , 借以引导弘扬包容向上的生活理念 , 可以鉴别一个作家的修养、功力和社会担当 。 由法哈蒂执导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 , 就是这样一部力作 。
镜头聚焦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琐事 , 剪不断 , 理还乱 。 虽然取材于伊朗 , 但触及语言不同、文化迥异的各国观众的灵魂深处 。 我在想 , 如果没有这次别离 , 是否就能避免后来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呢?当然 , 观念一旦深植人心 , 许多事件的发生就会产生固有逻辑 , 像地球的板块运动 , 会保持不可逆转的惯性 。 幸运的是 , 人是有智慧的 , 可以重塑思想 , 顺势而为 , 趋利避害 , 因而能够减少或避免许多灾难的发生 。
【观众|“一次别离”的蝴蝶效应】电影涉及的人物有:男主角纳德、女主角西敏、女儿特梅、纳德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女钟点工瑞茨、瑞茨的丈夫哈特德等 。
西敏为了给女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希望移民 , 纳德因父亲患老年痴呆需要照顾不同意移民 , 矛盾无法调和 , 于是两人决定离婚 。 西敏虽一气之下回到娘家 , 但还是给纳德的父亲请来保姆瑞茨 。 瑞茨已有身孕 。 一天纳德的父亲外出买报纸 , 瑞茨到街上寻找时 , 不小心被汽车撞了 , 为日后的流产埋下隐患 。 瑞茨因肚子疼要去医院检查 , 看到纳德的父亲正在睡觉 , 怕老人醒来乱跑 , 故将熟睡老人的手用布条绑在床上 , 没有想到老人醒来竟掉到床下 , 差点出现意外 。 纳德回家看到非常生气 , 同时发现抽斗里的钱也不见了(西敏离家时拿走的) , 以为是瑞茨偷的 , 一气之下将瑞茨推出门外 。 没有想到 , 瑞茨接着住进医院 , 流产了 。
事后纳德与瑞茨的丈夫哈特德发生冲突 , 彼此把对方告到法官那里 。 双方为了自保都说了谎话 , 纳德说自己不知道瑞茨怀孕(如知道 , 推搡就需要坐牢) , 瑞茨没有说出流产可能与撞车有关 。 纳德的女儿特梅认为父亲说了谎话 , 但纳德告诉她 , 如果说实话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爷爷和你将无人照管 , 特梅于是也在法官面前撒了谎;纳德最后同意赔偿瑞茨 , 但要瑞茨发誓纳德的推搡与流产有直接关系 , 瑞茨却不敢这么做 。 影片在特梅于法庭选择抚养人时结束 , 给观众留下沉重的思考 。
话赶话、事赶事 , 一次别离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 。 直观地看 , 一次别离与后来发生的事有因果关系 , 正如纳德对西敏所说:要不是你出走 , 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
导演法哈蒂发掘的这个主题 , 虽然不是“高大上” , 但因对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和思考 , 其意义不可低估 , 这也是影片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 该片在第61届柏林电影节获金熊奖、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 若偏离此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和超越 , 既浪费精力财力物力 , 也浪费观众的时间 , 说到底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 , 思想是积累而成的 。 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换位思考 , 不只关切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 也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 注意求取利益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 , 借以来调整约束自己的言行 , 也许能够化解或减少不少危机和矛盾的 , 最终使大家受益 。 这是看完影片后的另一个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