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清河县里多太医

“官人 , 你养的外宅东街上住的 , 如何不请老身去吃茶?”西门庆道:“便是唱慢曲儿的张惜春 。 我见他是路岐人 , 不喜欢 。 ”婆子又道:“官人你和勾栏中李娇儿却长久 。 ”西门庆道:“这个人见今已娶在家里 。 若得他会当家时 , 自册正了他 。 ”王婆道:“与卓二姐却相交得好?”西门庆道:“卓丢儿别要说起 , 我也娶在家做了第三房 。 近来得了个细疾 , 却又没了 。 ”
《金瓶梅》脱胎自《水浒传》 , 尤其西门庆与潘金莲相逢苟合一段 , 大体沿用《水浒传》旧文 , 言谈话语亦多承袭 。 比如王婆说风情这一场 , 《水浒传》中是“张惜惜、李娇娇” , 《金瓶梅》中作“张惜春、李娇儿” , 相去无多 。 有趣的是加了一个卓二姐 。 这位卓丢儿乃是西门庆家中第三房 , 人死出缺 , 此时抛将出来 , 正是给潘六儿许个前程 。 金莲与西门大官人恋奸情热 , 把碍眼的武大也去了 , 正好“顶死了的三娘的窝儿” , 半路上却杀出个孟三儿 。 有钱的寡妇孟玉楼嫁入西门府 , 成了三房 , 大官人又把资深陪嫁丫头孙雪娥提拔成四房 。 潘金莲因奸成嫁 , 终于圆满地成了五房 , 终究是没坐上卓丢儿的位子 。
《金瓶梅》笔法细 , 一个死了的卓二姐就把妻妾争位的悬念拉满 。 作者还要步步为营 , 第一回先铺垫“卓二姐身子瘦怯 , 时常三病四痛” 。 这边厢十兄弟结义饮酒 , 就拿这个做话头引西门庆回家 。 下文要借应伯爵带出武二郎 , 却先说“西门庆正使小厮请太医诊视卓二姐病症” , 真是撒星列阵 , 胸中有韬略 , 笔下见分合 。 说到请太医 , 这清河县里太医未免多了一些 , 什么县门前、大街口、东门外 , 姓赵的、姓何的、姓任的、姓蒋的、姓胡的 , 都挂个太医的名头 。 西门府也是真气派 , 一有病就请太医 , 卓二姐、官哥、李瓶儿、西门庆 , 谁病了都请太医来;太医们医术又未免水了一些 , 治一个死一个 。 诊视卓丢儿的是哪位太医?我看书粗 , 记不得 。 官哥生病 , 多是先叫刘婆子来看 , 这刘婆子深受大房吴月娘信任 , 却不济事 , 又请小儿科太医 , 也不济 。 李瓶儿乃是西门爱妾 , 更不怠慢 , 先请医官任后溪 , 又请胡太医 , 韩道国举荐了赵龙岗 , 乔大户推荐何老人 , 前者也称太医 , 后者则是太医的爹 。 等到西门庆油尽灯枯之际 , 连请任、胡、何、刘四位 , “何”也莫奈何 , “刘”也留不住 , 大官人身归那世 , 西方接引了 。
读过《金瓶梅》 , 总有一种错觉:似乎不找医生 , 还能多活几天 。 李瓶儿“吃了药 , 倒越发血盛了” , 西门庆又“越发肿痛” , 清河县的太医们往往来来 , 换汤换药 , 把大官人家母子夫妻陆续送去阴间团圆 , 好一群地府的联络员、生命的加速器啊 。 然则就没有一个医术合格的么?满书寻去 , 就碰到第十七回 。 西门庆亲家沾了官司 , 大官人关门避祸 , 李瓶儿想西门想得入邪 , 形容黄瘦 , 饮食不进 , 卧床不起 。 请大街口蒋太医前来诊视 , 服药之后 , 居然见效 。 李瓶儿晚上能睡 , 白天能吃 , 迅速康复 , 又找到了感情的第二春 , 丈夫死了八个月的李女士和妻子死了一年的蒋医生喜结连理了 。 自称太医院出身的蒋竹山做了倒插门 , 骑上了小毛驴 , 开了生药铺 , 和西门庆搞起了商业竞争 。 在李瓶儿的规划中 , 这蒋太医俨然是大官人的替代品 。 西门庆官司既了 , 就来算计这位替代品 。 蒋太医挨了打 , 吃了官司 , 又被妻子扫地出门 。 李瓶儿算计了前前夫 , 赶跑了前夫 , 一心一意甜蜜地投向了大官人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