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中的读者和作者无法像私密聊天一样进行多次、多方的交流 , 但是私密的聊天又无法拥有公众号一样的传播和更广大的观众 。这意味着,不论是在公众号上发表言论,或是私密聊天,这二者都在通过或官方或个人的审查等机制被平台所控制和限定 。
当我们知晓了“平台”作为一种空间自始至终就带有权力的隐含意义,知晓它的存在本就是一种秩序的规范和行为的规定,那么我们也就更好理解,当互联网中的社交媒体都将自己比作“平台”时 , 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人际关系 。
譬如说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察:用户在虚拟平台上的情绪表达和现实中存在巨大差异 。在有些平台上,这些极端情绪的强度甚至到了令人不适的程度 。对于这一点,平台方往往看起来是“免责”的——运营者不发布内容,不表达情感,只负责维护和清理这个空间 。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不发布内容,平台方通过对平台规则的预设 , 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人际关系 。
比如在诸如Quora、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官方只提供“upvote / downvote”、“顶/踩”、“支持/反对”这样明确而简化的二元对立态度供用户选择 。在真实世界中 , 我们真的只有这两种情绪吗?
实际上 , 不同个体对于同一份内容可以持有无数种态度,而当这种情感的光谱被严格限定在“喜欢”和“厌恶”两种,二元对立就成为了仅存的规则;此时,平台已无形但深刻地引导和鼓励了用户之间潜在的对抗情绪 。
除此之外,像Instagram这样的平台只提供“喜欢”一种反馈的可能 。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负面情绪和不友善的争执,但同样产生了对“点赞数”疯狂的追求 。在此情况下,平台难以承装任何复杂、多义、高度思辨的情感表达 。
当然,其他的情绪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传达,但是显然,这种过分简化且方便操作的回应方式已经造成了很多问题 。
用户在这样的规则训练下,变得习惯于更加快速单一地衡量信息的好坏,也只能对一连串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简单的评估 。而这或许是一种在物理世界中从未发生过的情况 。
不论如何 , 现实交流中细微的表情、肢体语言、动作和姿态这些复合的反馈在网络上被简单规定为对立的“顶”和“踩” , 这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互联网平台对于人行为的控制 , 也同样加强了其对于人心理状态的控制 。
虽然像Facebook这样的平台似乎在尽力扩展情绪的选择 , 但“生气”、“沮丧”、“高兴”或“兴奋”仍然是非常简化的、被平台设定和控制的反应 。
2. 从 “公共活动”到“个人表演”平台是敞开的,它不封闭自己 , 这确保了其上发生的活动的公共性;但同样,平台与未经人工修筑的自然地面存在区分,这又限制了可能在这里发生的活动 。从“地面”走上“平台”存在空间感受上的变化,这使发生在平台上的活动有一定的戏剧性和仪式感——平台是潜在的舞台 。
我们可以在很多用户参与讨论区时的具体行为中找到例证 。
对很多人来说,如果讨论发生在私人和“点对点”的微信聊天中,ta或许并不会一次性写就太长篇幅,而会更倾向于以碎片化和只言片语的形式 , 和朋友围绕某一话题进行探讨 。
但是在社交平台的讨论区中,因为ta知道自己更可能被更多人看见,也有可能因为其他人的点赞成为“高票评论”而处于顶端,所以ta更有可能在此处发表更长篇幅也更经打磨的论述 。
这即是平台的公共性给用户带来的一种潜在而不可忽视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鼓励和塑造了不同的行为 。
- facebook为什么这么受欢迎「Facebook成为全球最受喜爱的品牌原因是这个」
- 美国完全领先世界的武器到底是哪些「美国完全领先世界的武器到底是哪些」
- 鱼香肉丝的评价
- 鸡烧板栗怎么做好吃窍门 板栗烧鸡怎么做
- 楚乔传兰儿结局是什么 楚乔传兰儿是什么人
- 东汉刘秀与刘邦关系 刘邦跟刘秀是什么关系
- 元宵节的寓意和象征 元宵节的意思是什么
- 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个朝代
- 历史上的赵云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 刘胜与刘邦有什么关系 刘备与刘邦的关系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