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暗度陈仓”走的是哪条道?

【韩信“暗度陈仓”走的是哪条道?】公元前206年,刘季,已经称王了 , 还是叫他的大名刘邦吧 。汉王刘邦建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封地为秦岭以南的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刘邦率部入驻汉中前,谋士张良给他献了一条“去辄烧绝”的计策后,随受封的韩王回国辅政 。到了汉中后,与关中王擦肩而过,又死里逃生,流落苦寒之地的刘邦,心中越想越不给力,几度消沉低迷,对项羽的做法愤愤不平 。他已经不是昔日靠喊两嗓子动动拳脚来解决邻里纠纷的“村长”,而是在推翻“暴秦”伟大战役中的头号功臣;他也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带着一帮兄弟亡命天涯的“沛公”,而是可与诸侯争天下的“汉王” 。或许该满足,却总是心有不甘 。韩信沿陈仓道出大散关平定三秦丞相萧何进言,虽然受封汉中有些差强人意,但至少不像东方诸侯那般有生死之忧,无天险可守,就如摆在案板上的肉,稍有不慎,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的项羽就把他们灭了 。汉中有“天汉”之称,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只要志向不死,暗暗储备军需物资,训练精兵强将,便可图北定三秦,以争天下 。刘邦听后,重整旗鼓,君臣一心,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在这里,刘邦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三个福星——韩信 。在项羽手下做执戟郎中的韩信,见自己不得项羽重用,也认清了个人英雄主义意识浓烈的项羽难成帝王大业 。在项羽的主持下,各路诸侯瓜分了秦国后,仍旧怀才不遇的韩信,偏偏选择跟随家底最薄、封地于秦岭大山中的汉军跑到了汉中 。在刘邦军中,韩信起初仍旧不受重视,被分派到粮站管粮草,这比执戟郎中更差,韩信再一次心灰意冷,意图投他 。韩信的大才,得萧何赏识,并演绎了一处“萧何月下追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刘邦并没有在汉中待多久,北定三秦的机会就来了 。项羽刺杀楚王 , 加上分封无法服众 , 各路诸侯起兵叛变 , 项羽带领着他最忠实,也最强大的项家军,忙着四处平乱 。大将军韩信献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刘邦以计 , 派自己最信任的兄弟——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汉中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被他们来时烧掉的褒斜道,并让樊哙立军令状,限期一个月修好五百里栈道 。但是,在高山深壑之中的如此艰巨工程,一个月之内根本不可能完成 。秦岭以北的三秦守将,将这看成是个笑话 , 正期待刘邦以军令状砍樊哙的脑袋呢 。而刘邦的主力军,已由大将军韩信带领,绕道西北,沿嘉陵江逆流而上,途径今汉中西部的略阳,甘肃陇南的徽县、两当 , 翻越秦岭出大散关至陈仓 , 奇袭毫无防备的雍王章邯守军,并连连击败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 。刘邦为何要以“汉”为国号?刘邦失去的关中,就这么在明暗虚实之中,又回来了 。由此,开启了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历时五年,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天下统一,诸侯们在山东定陶尊推汉王刘邦为皇帝 。大汉王朝,由此正式开启 。汉中在刘邦创建大汉王朝的进程中 , 有着“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转折作用 。如果刘邦集团起初,不是一副死守汉中的架势,项羽一定会紧盯汉军 , 使其不能有任何喘息以谋事的机会 。如果刘邦的封地不是在汉中,缺少秦岭天险屏障来迷糊三秦守将,稍有风吹草动 , 便被围而剿之,刘邦也就没有与项羽争天下的机会 。刘邦铭记此念,虽重建大一统,建都关中长安,却仍旧沿用“汉王”的情感色彩,让大汉王朝以“汉文化”一以贯之,渗透于方方面面 。因此,汉中是刘邦一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也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和革新 。大秦岭是刘邦的福地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给予刘邦高度的评价:“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 , 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 。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 , 便不幸遇刺身亡 , 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虽然,难抵岁月风霜雨雪侵蚀的汉中古汉台,只剩一段厚实沧桑的土基,但北宋张少禹曾有诗句说得好,“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 。站在古汉台前,当脑中开启两千多年前,那一群人囿于困境而壮志不死的同心协力,我们仍旧能跟随意念穿越历史的重重烟雾,去追忆那段一波三折,却又荡气回肠的恢弘史诗 。矗立于已经望不见汉江的“望江楼”,我们仍旧能从那现代都市繁华中,遥望到那群创造历史的市井中人,彼时在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失落、迷茫,继而柳暗花明的刚毅与执着 。在另一处遗址拜将台上,我们在那种天汉雄风中回望,隐约可现那位对刘邦自信地说“吾领军多多益善”的大将军韩信气吞山河的伐谋与英姿 。韩信的一生,是坦荡壮烈的一生,他的人生快感仅在于统帅骁勇将士,金戈铁马地杀伐征战 , 而无意与主子刘邦一争天下 。戎马英雄的一生,最终没有归于马革裹尸,却惨死于后宫帷帐之中,不得不令人唏嘘惋惜 。从骊山,到武关,从褒斜道到汉中 , 再从汉中绕道陈仓 , 大秦岭总是青睐刘邦,让他屡屡有惊无险,缓步向前,直至登上帝王宝座 。没有靠山的刘邦,秦岭便成了他最强大的靠山,汉王朝的国运 , 尽得秦岭护佑 , 汉王朝的血脉,在秦岭之中汩汩流淌 。大秦岭献给汉王朝的两个重要人才汉中,对于大汉王朝和中国文化的贡献,并没有止于刘邦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中城固博望村的人张骞,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出发 , 历经千辛万苦一路西行,抵达西域诸国,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启了汉朝与中亚国家的交流 , 带回的关于中原外部世界的丰富知识,在以后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对匈奴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此,沿着“丝绸之路” , 中国的陶瓷、丝绸等珍贵物品,流通于中亚,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繁衍于中国 。“丝绸之路”的打通 , 改变了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狭隘认知,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中洋县的龙亭铺,安息着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 。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105),蔡伦成功地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破渔网等为原料,造出了物美价廉的“蔡侯纸”,得到大力推广 。纸的发明,让信息的书写、流通和留存更加高效便捷,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载体,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 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汉末年,诸葛亮以汉中为中心,七出祁山,北上伐魏,用生命书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魂,充实中国的民族气节 , 也为汉中留下了罄竹难书的三国文化,丰富了蜀汉文化的精神内涵 。汉中,是汉文化之源 。而秦岭,是护佑汉之源的母体 。大汉王朝,在秦岭的庇护下,开创了历朝历代难以企及的昌盛,并对中华文明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因此 , 秦岭,不仅是刘邦的靠山,汉朝的靠山 , 更是中华文明的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