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非洲为何近年来成为世界文学宠儿?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学领域 , “殖民主义”对于非洲及其他地区人民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迄今仍未完全解决 , 关注及反思后殖民阶段的社会问题一直都是这类题材的永恒主题 。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采访人员:王曦
全文字数:2041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2021年堪称“非洲文学年” , 非洲作家或非洲题材的文学作品先后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等殊荣 , 非洲文学也一下子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关注热点 , 其浓郁的地区特色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 , 备受世界文学迷热爱 。
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非洲文学专家 , 吴勤坚近年来一直专注于非洲文化发展 , 特别是非洲文学的研究及推介工作 。 吴勤坚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 畅谈非洲文学发展与中非文学交流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非洲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
吴勤坚:不同于欧美文学 , 非洲文学的口述特色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成为其最大亮点 ,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 现代非洲文学在欧美国家殖民统治的环境下诞生 , 并随着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而逐步发展 , 是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宠儿|非洲为何近年来成为世界文学宠儿?
文章图片

观众在南非开普敦的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欣赏“手绘动态非洲历史” 。 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非洲现代文学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 , 模仿借鉴欧美文学与本土口头文学并存的阶段 。 这个阶段一方面以收集整理非洲本土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等为主 , 另一方面则是一批本土作家 , 模仿宗主国文学的语言和叙述方式讲述非洲故事;二是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期间 , 一批非洲知识分子通过文学手段 , 不断挖掘及肯定本土历史文化 , 以唤醒非洲人民对于非洲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这期间非洲人民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 各国先后宣告独立 , 文学家也写下非洲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故事;第四个阶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延续至今 , 也被学界称为“后殖民阶段” , 创作主题主要为反思殖民主义结束后的现实社会问题 。
中新社采访人员:为何近年非洲成为世界文学的宠儿?
吴勤坚:“后殖民阶段”文学题材一向受到世界文化领域的关注 。 尽管“后殖民”“流散”等题材并不是新兴主题 , 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学领域 , “殖民主义”对于非洲及其他地区人民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迄今仍未完全解决 , 关注及反思后殖民阶段的社会问题一直都是这类题材的永恒主题 。
特别是近年来对于非洲族裔人群生存现状的关注 , 使得这类题材的文学创作“正逢其时” , 也更容易引发共鸣 。 例如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 , 他的写作具备了对于“后殖民阶段”等问题的关注和倾向:关注人类的生存境遇 , 满怀同情之心为世人讲述一个遥远的“流散”故事 。 这样的故事既引人入胜 , 又引发深层思考 。
宠儿|非洲为何近年来成为世界文学宠儿?
文章图片

纳米比亚辛巴族妇女 。 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曦 摄
其次 , 非洲作家往往能以世界眼光审视当前非洲的现状 , 发现非洲大陆不为人知的一面 。 特别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 非洲作家大多能够在传统民族特色基础上大胆创新 , 积极融入其他文化元素 , 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色彩斑斓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