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沉香树收获“百变业态”( 二 )


因其所散发出的幽香奇妙而深邃洞通 , 沉香木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最上乘的原材料之一 。 古时爱美人士热衷将沉香制成手串、发簪、环佩、耳环等配饰 , 当做自身重要装饰的一部分 , 并尊其为祥瑞之物 。 资料显示 , 至明清两代 , 宫廷皇室和富贵人仍崇尚用沉香木制作各类文房器材、镇宅摆件 , 工艺精细得可与犀牛角雕媲美 。
至20世纪90时代 , 沉香交易市场仍基于结香采香而延展出来 。 香农上山找寻野生的沉香树木 , 找到以后就用小锯子将树木结香的部分锯下来 。 锯下的树木去掉白色部分后 , 所保留下来的黝黑片块 , 就是沉香的初级产品形态 。 而后 , 沉香药材、燃香、香料、雕刻摆件等都是基于沉香片块的再加工 。
时至今日 , 尽管占市场主流的奇楠沉香药用价值仍有待明确 , 但沉香产业链上的其他诸多产品形态 , 与古时仍是一脉相承 。
崭新的明星产品
沉香属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虫蛀、动物撕咬树身或人工开凿产生创口 , 受损位置凝聚树脂 , 日久成为沉香 。 “野生”与“意外” , 是传统沉香产品的两大关键词 。 随着野生沉香树存量急剧减少 , 人工种植沉香成为香农新的尝试 , 继而在沉香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种苗 。
2000年前后 , 电白香农汪科元在观珠、沙琅开发规模宏大的“沉香山” , 人工种植白木香树面积超过3万亩 。 传统的沉香品种白木香十年左右才能采香 , 且产量较低 , 从种植收益层面而言 , 因为回报周期过长 , 对于大众而言 , 仍颇有些曲高和寡的意思 。 但在“沉香山”带起的风潮中 , 吸引了一部分人购入白木香树苗 , 参与到沉香产业发展的新进程中 。
2015年 , 电白香农以野生奇楠母树为基础 , 嫁接繁殖出奇楠树 , 并且结出奇楠沉香 。 大约2017年前后 , 奇楠种植便如雨后春笋般在观珠、电白乃至全国推广开来 。 这也在当地掀起一股购买奇楠沉香树苗的热潮 , 奇楠树苗由此成为电白沉香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明星产品” 。
在这波浪潮中 , 为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 许多香农转为经营沉香苗圃 , 专门出售沉香种苗 。 与此同时 , 由母树嫁接而成的奇楠沉香树苗也出现了不少分支 。 香农经母树先后嫁接出绿油王、张勺子、指天椒、葡萄藤、红宝石、蓝宝石、波浪仔、鸭头绿、透顶绿、黄金叶、汝湖、榨油机、大叶婆、油叶子、尖叶子、凹身木、子弹头、乌身圆叶、香使1号至10号等五花八门的奇楠种苗 。 种类虽然繁多 , 但市场交易却一天比一天火热 。
“2017年年初 , 30厘米高的奇楠苗一棵卖一两百元 。 到6月 , 价格就涨到700元一棵 。 又过了两个月 , 没有3000元根本买不到一棵苗 。 到那年年末 , 出的价都是每棵5000元、8000元 , 甚至刚嫁接还没养活的苗也有人抢着订!”有香农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 仍觉得颇为疯狂 。
“2019年前后价格就慢慢稳定下来 , 现在市场上的奇楠树苗售价大多10—20元一棵 。 ”随着市场逐步平稳 , 奇楠树苗的售价已趋于大众化 , 但沉香苗圃场在观珠、沙琅等沉香重镇仍是随地可见 。 据统计 , 仅在观珠镇沙垌村 , 就有沉香育苗场300多个 , 每年吸引众多买客 。
“卖种苗的时间成本更低 , 几个月就可以出一批苗 , 可以快速形成周转 。 ”一些从业者坦言 , 沉香种植基本需要三五年才能采香 , 且结香品质受种植技术等影响 , 相较之下 , 销售种苗是个不错的选择 。 据了解 , 目前电白区种有沉香逾10万亩 , 年育棋楠木苗1500万株 , 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 。 除本地种植外 , 奇楠树苗还大量输往海南、福建、汕头、珠三角等地 , 也迎来送往了不少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客商 ,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易规模 。